
(詹)
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掌握“志、而、敝、夺、后、达、闻、居”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孔子对人生的“规划“,树立从高的目标,有意识地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加深学生对自身的责任感;
3.理解《论语》在“立身处世”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1.“有、而、敝、安、信、怀、后、闻、居”的用法及意义;
2.对《立身处世》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及掌握
导入: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上两节课我们学习的《弟子问仁》中的两句话,一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关于处世的人生道理,如我们初中学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等等;除此之外,《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立身方面的言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立身处世》
“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讲了什么?
规划人生
毅力
目标
从阅读提示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围绕着这三个题目张开,同时又都围绕着“立身处世”这一人生道理展开。
第一节:有,通又
而:连词,表示传承关系
志:有志于(动词,名词作动词)
以上讲了孔子总结人生时将人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时什么?看完后有什么启发?
第二节:
盍:何不
志:志向(名词)
敝:使……用破,使动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
撼:遗憾(恨:遗憾,不满意;怨:仇视,怀恨)
伐:夸耀;讨伐 今:砍伐,攻打
施:古:表白今:施舍、实行、加某种东西
安:使……安逸
信:使……信任
怀:使……怀念
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安:使……安心
小结:目标、志向
孔子两个学生的志向是什么?你更欣赏哪一个?你的志向是什么?
第四节:托 托付
孤:幼年丧父今:孤单,无父无母叫孤儿
夺:强行改变
与:句末,疑问或感叹语气,后来写作欤
也:句末,肯定语气
成为君子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第五节:士:读书人
毅:形容词作名词,意志
而:并列关系,而且、并且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才
已:停止
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 (宾语前置)
对读书人的要求是什么?士不可以不弘毅
这样要求的原因是什么?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的使命是什么?仁以为己任
第六节:后生:年轻人
焉:怎么,哪里(杀鸡焉用牛刀)
焉只来者之不如今: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也:语气词,疑问语气
闻:名声,名望动词作名词
焉:句末语气词(天下归仁焉)
足:值得(死不足惜)
也已:语气词
年轻人虽可能不如成年人成熟,可能不如成年人能干,但朝气蓬勃,来日方长,前途不可限量。(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七节:夺:强行改变
志:志向
(生在曹营心在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八节:然后:这样以后
后:名词作动词,在……之后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也:句末,判断语气
松柏作为喻体,比喻的是什么?
君子,读书人(考验;真金不怕火炼)
第九节:何如:宾语前置,如何
达:通达
何哉,尔所谓达者?谓语前置,尔所谓达者何哉?
(富哉言乎)
必:一定
闻:名声(动词作名词)
是闻也,非达也:判断句
夫达也者,……:判断句
而:并列,并且
而:连接两个动作,不译
察言而观色:(成语:察言观色)
下人:省略句,下于人;下:名词作动词
夫闻者,……:判断句
而:转折
居之不疑:居:以……自居(意动用法);之:仁人
士而怀居:而:假设,如果
居:动词作名词,安居的生活
不足以为士矣:省略,以之为……
结束:翻译课文,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