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08、09年高考名句再现:
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皦然泥而不滓者也。 ,。(2009年湖南)
2、 ,蝉蜕于浊秽。(2009年四川)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2008年天津)
4、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2008年安徽卷)
二、熟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并回答问题。
(一)1、阅读前3段,并思考:(1)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2)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3)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2、重点字词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 屈平属草稿未定
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其后秦欲伐齐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3)伐 此五霸之伐也 (4)疏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
坎坎伐檀兮《谏太宗十思疏》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十三经注疏
(5)邪曲之害公也 (6)靡不毕现(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3、翻译:
(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二)1、阅读4—10段,并思考:这一部分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屈原本人的事迹写得很少,主要是穿插怀王受骗,以致最终客死于秦的史实,为什么?
2、重点字词:
(1)怀王卒行 (2)亡走赵,赵不内
(3)竟死于秦而归葬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翻译: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三)1、阅读11—13段,体会屈原愤世嫉俗的心情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体会作者流露出的那种愤慨惋惜之情。
2、重点字词
(1)被发行吟泽畔。(2)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志①博闻强志 ②其志洁,其行廉③推此志也
④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⑤悲其志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及见贾生吊之
3、翻译:
(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意句式)
(3)同死生,轻去就
(四)整体思考:
文中体现屈原命运变化的五个动词是什么?
三、巩固运用
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竟为秦所灭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以啮人,无御之者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为其不可得而法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7、闻秦王善为秦声 7、其后楚日以削
8、我为赵将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9、为刎颈之交
9、皆以美于徐公
1、乃令张仪佯云秦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今君乃亡赵走燕 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7、家祭无忘告乃翁 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四、名句默写
1、 , , ,
,, , 。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2、其文约,其辞微, ,, , 。
,。, 。
,, ,,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屈原曰:“ ,,是以见放。”
4、荀子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五、文言知识复习·被动句
1、在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如:
(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不凝滞于物
2、用“为”或“为……所……”表示被动。如:
(1)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如:
(1)是以见放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如: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意念上的被动。如:
(1)屈平既绌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方正之不容也
六、拓展应用
读完全文,探究思考:屈原该不该怀石投江?屈原除了一死有别的路走吗?
原之死价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