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习目标】
1、复习本课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
2、记诵全文。
【复习流程】
一注音(5分)
癸(ɡuǐ)丑会(kuài)稽 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管弦(xián)
游目骋(chěng)怀 齐彭殇(shāng)晤(wù)言一室之内趣(qū)舍万殊
一死生为虚诞(dàn)曾(cēng)不知老之将至 若合一契(qì)放浪形骸(hái)
嗟(jiē)悼(dào) 感慨系(xì)之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0分)
1、群贤毕至(全) 2、少长咸集(都)
3、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4、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藏的感情)
5、是日也,天朗气清(代词,这) 6、信可乐也(诚,确实)
7、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交好)(低头仰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依,随着)9、虽趣舍万殊(进取与退让)(不同)
10、感既系之矣(附着)11、不能喻之于怀(晓,懂得)
1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原因)
13、列坐其次(排列)14、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通“故”所以,因此)(看作一样)(是)
16、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17、或取诸怀抱(之于)
18、晤言一室之内(对面谈话)19、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20、向之所欣(向来)21、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着)
三、一词多义 (15分)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次一等)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有序的排列)(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5)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5)肃宣权旨,致殷勤之意。(表示、表达)
(6)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用尽)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寿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
盛:(1)虽无丝足管弦之盛(多,这里是“热闹”的意思)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繁多)
(3)胜地不常,盛宴难再(盛大)
(4)今又盛寒,马无稿草(程度深,极,非常)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限)
(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4)期年之后(一周年)
(5)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服丧一年)
于:(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在)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对于)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到)
(4)不能喻之于怀(在)
(5)亦将有感于斯文(对)
所以:(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 )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
(3)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方法 )
之:(1)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2)及其所之既倦(动词 往 达到 )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 的)
(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指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晤言一室之内(助词 的)
以:
(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介词)
(2)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
(3)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
(4)舟遥遥以轻飏(连词 相当于“而”,修饰)
(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词 把、拿 )
(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动词 用,任用)
(7)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 副词 通“已”,已经 )
(8)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
(10)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词,目的)
三 、翻译句子(6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四、名句默写(7分)
1、(2006福建卷10年天津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2、(2008重庆卷)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 。
3、(2007山东卷2006重庆卷2011安徽卷)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2006安徽卷)__________________ ,少长咸集。
5、(10年江西卷北京卷)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
6、(2011山东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7、(2011四川卷)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五、翻译划横线的句子(7分)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⑥不已。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②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后演变为工艺品。⑧云螭(chī)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④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⑤淬(cu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⑥辨数:多次争辩。辨,通“辩”。⑦折辱:挖苦。
1、(2分)译文:
2、(3分)译文:
3、(2分)译文:
译文: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它的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权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足够用来改变是非了。”龙门子听了笑着说:“申屠敦怎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啊?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