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字号 晚年号 , (朝)文学家、家。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二、重点词句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环chú()林hè()láng( )yá( ) chán( ) chán( )
林fēi( ) 岩穴míng ( ) huì( )明变化yǔ( )lǚ( ) 提 xié()酒liè()野sù( )gōng( )chóu()交错yì( )者 阴yì()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谁:饮少辄醉: 醉翁之意:寓之酒也: 林霏开: 晦明变化:
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四时:
负者:休于树: 伛偻提携:临溪而渔:山肴野蔌:前陈: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者: 树林阴翳:
乐其乐: 太守谓谁:
3、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文言虚词
而: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③朝而往,暮而归: ④溪深而鱼肥: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古汉语的判断句式之一。“者”起舒缓语气作用,“者”也可省略不用; “也”表判断语气和舒缓语气作用。
5、成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②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③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三、课文默写
1、写出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
,。
2、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句子:
春:夏:
秋:冬:
3、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
5、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
四、文章内容理解:
1、全文的主旨是: ,“ ”字贯穿全文。
2、题目是《醉翁亭记》,写了这么多乐,作者在“乐”什么?文中多次提到“醉”字,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①山水之乐、游宴之乐、游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②本文写景记游不是目的,而是借助它表达“与民同乐”的思想和政治抱负。“乐”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写亭及其周围景色,说“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都是为写“与民同乐”作铺垫和烘托。“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之情,展现出他随遇而安、怡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课堂检测
1、选出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B、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韦编三绝
C、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溪深而鱼肥 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政治家、文学家。
B、欧阳修,北宋人,号六一居士,晚年自号“醉翁”。
C、“记”,是指记载、描写事物的一类文章。
D、欧阳修与《醉翁亭记》里的太守并非一人,因为文中的太守“苍颜白发”“年又最高”。
3、下列四句中有一句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请选出这一句( )
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溪深而鱼肥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4、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答案:
阅读课文2、3两段,完成题目。
5、解释加点词语。
佳木秀而繁阴: 宴酣之乐:
颓然乎其间者: 树林阴翳:
6、翻译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答:
9、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0、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四字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1、《桃花源记》《醉翁亭记》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12、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3、选文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具体描写了____、太守宴、________和____ 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
1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和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或欧阳修的理想。
示例二: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欧阳修在官民隔阂的时代还能做到与民同乐,生活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时代的我们,更应和人民心连心,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