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祖国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专题说明
本专题紧紧围绕“祖国”这一具体概念,设置了“江山多娇”和“颂歌的变奏”两个板块。“江山多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让我们更充分地感受祖国的美,了解个人与祖国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颂歌的变奏”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表达的是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让我们知道不仅仅要用美好语言歌颂祖国,更应能感受祖国的苦难,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更深沉的爱。
学习本专题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用力:
1、反复研习文本,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
2、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4、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学写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
板块一 江山多娇
《祖国山川颂》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领略祖国的山川美景,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联,激发爱国之情。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积累词汇,掌握写法,学会运用。
3、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三、链接
1、作家作品简介
黄药眠(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原名黄访、黄恍,广东梅县人。20年代曾在广东学习和教书。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并出版诗集《黄花岗上》。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广州、成都、昆明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 美丽的黑海 》和论文集《论约瑟夫的外套》。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有《沉思集》、《 黄药眠文艺论文选 》、《批判集》、《初学集》和诗集《英雄颂》、散文集《朝鲜——英雄的国度》等。他一生历尽坎坷,文革期间,被挂黑牌、进“牛棚”、扫地、掏粪,艰难度日。后经整理出版了充满浓郁诗情与深邃哲理的短论集《面向着生活的海洋》。
2、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说:“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诗经》“风、雅、颂”的“颂”就是“歌颂神的舞歌”,后来“颂”的意义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3、散文阅读的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阅读时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
(2)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点出“文眼” (a、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 b、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文中的中心段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 c、抓感情的凝聚点)
(3)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
4、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描写祖国美丽景色的诗句
(1)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征。
(3)使用多种修辞方法。 (4)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四、预习练习
1、注音或写字。
湖泊( ) mǎng( )苍 沼泽( ) 烧灼( )
盎( )然 哺育( ) 铿锵( )( ) 涟漪( )
xiá( )思 晨xī( ) 蹒跚( )( ) 澄澈( )
急湍( ) 混浊( ) 丘hè( ) 脸颊( )
斑lán( ) 层峦叠zhàng( ) 广阔无垠( ) 瞭望(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泻千里
云蒸霞蔚
茫若无涯
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五、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六、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阅读课文,理清思路结构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铺叙的特点
3、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七、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八、课后作业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澈(chè) 烧灼(zhuó)铿锵(kēng)颓壁残垣(yuán)
B.汲水(jí)盎然(àng)青葱(cōng)层峦叠嶂(zhàng)
C.涟漪(qí) 双颊(jiá)莽苍(mǎng)飞流急湍(tuān)
D.丘壑(hè)蹒跚(pán)萦回(yíng)广阔无垠(yí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A.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B.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大雨曾来冲涮过它。
C.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长袍,冈栾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的田园,长满了葱绿的禾苗。
D.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澈和混浊的支流而形成了茫若无崖的、浩浩荡荡的大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的黄土高原,有草树()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的黄河,有()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的()的青青的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
A.茂密 莽苍 一泻千里 浩浩荡荡 广阔无垠
B.莽苍 茂密 浩浩荡荡 一泻千里 广阔无垠
C.莽苍 茂密 一泻千里 浩浩荡荡 广阔无垠
D.茂密 莽苍 一泻千里 广阔无垠 浩浩荡荡
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生平到过不少有名的风景区,但在我的脑子里的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春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还有一阵一阵的风,吹来了断续的残笛……
我没有到过龙门壶口,没有看到过雁荡龙湫,但也看过黄果树的瀑布和许多偏僻地方的大瀑布。
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先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旅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小溪流唱着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将冲击着一切涯岸流向大海。静静的群山,则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
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
(1)作者描绘的家乡春天的景色有何特点?
(2)分析“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的深刻含义。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的?作者描写黄果树瀑布时得到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