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及词语(生字先开火车,再齐读;词语请小老师带读)

3、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上节课,我们还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板书课题,生书空:华)

二、精读品味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华山怎么样呢?

2、交流感受,引出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哇!”

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小朋友们,咱们的教学楼高不高啊?华山可比它高多了,大约有一百五十座教学楼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不高?)

谁来读读华山的高?[师抓关键词评议,指导朗读]

3、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华山很高?

(1)第一句: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了山顶。

理解“艰难”

指导朗读(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全班齐读后引读:我们感受到了:“啊!华山真高哇!”

(2)第三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远远近近的山画在哪?

指导读:这些山,有远的,有近的,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它们全在华山的脚下呢!只有华山最高。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只有华山最高?

男生齐读后引读:我们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啊!华山真高哇!

(4)第四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太阳画哪?

白云画在哪儿?山腰间在哪儿?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腰,快摸给老师看一看。嗯,在身体的中部。那山腰就是在山的中部。画一朵云行吗?两朵行吗?书上怎么说的?

师:是啊,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这就叫朵朵白云。你们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真是太高了。不仅高,而且美。(板书:高、美)

谁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女生齐读后引读: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啊!华山真高哇!

4、看插图读背第二段

读:书上有一副插图,画的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站在山顶上,抬头望去,蓝天上太阳公公离我们可近了;低头望去,白云姐姐在山腰间自由自在地散步,远远近近的山,都变得矮小了,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啊!华山真高哇!把你的感受再次读出来吧!

背:不看文字,只看图画,还能把这几句话背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背。

5、学习古诗

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小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咏出了一首小诗(引读)

自己再读读,联系刚才学过的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读懂诗的内容。可老师有些不太明白,你们会帮我吗?举头是什么意思?回首呢?

指导朗读:我明白了,这下我就可以加上动作来读了。

我吟诵得好吗?我为什么能吟诵得这么好?(我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那高高的华山。还有要注意在吟诵古诗时声音要有高有低,很有节奏的。)

你们也来吟诵吧,可以自己,也可以和同桌位两个人,还可以在吟诵的时候加上动作和表情。

6、学习第3段

这首诗短短的20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壮美,它可真是一首好诗啊!难怪先生要连连点头称赞。谁来当当先生,来夸一夸他。能加上动作吗?

真是一首好诗啊!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一起来读课题。(补充课题)

背诗:学到这,我忍不住想和这小孩一起,站在这高高的华山顶上再一次情不自禁地咏华山!让我们一起来吟咏吧!

7、学习第4段

引读:这么好的诗是谁写的?那时他才几岁?

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寇准从小就这么聪明好学,所以长大后才成为了宋朝非常有名的宰相。)

8、有感情齐读全文

三:学习生字

与: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

齐: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下面两笔第一笔是撇,不是竖。(老师范写)注意,撇和捺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四、作业

1、把《咏华山》背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几首写山的古诗,背一背。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