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袋麦子》优质教学设计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学会用“ 拜访” 说一句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专心读书、认真写字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B.自读。
C.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D.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
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华夏集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运用三种解词方法来理解词语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拿来了节日礼物——三袋麦子
2.谁来说说,土地爷爷把这三代麦子送给了谁?(贴小动物的头像)
3.小猪、小牛、小猴得到一袋麦子后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小结:我们三个动物朋友各有主意;小猪刚过了年,就把麦子吃光了;小牛很会保存,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小猴是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板书:吃 存 种)
二、学习5---9自然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土地爷爷又来拜访我们三位动物朋友。小猪,小牛和小猴会怎么回答?土地爷爷又会说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赶快打开书本,读读课文5--9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共同探究,用不同标记符号标记。
1.用“拜访”说一句话。
出示句式: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2.土地爷爷先来到谁家?指名读。
小猪说了什么?小猪的神情、语气指导。
“不由得舔了舔舌头”谁来表演一下。
假如你是土地爷爷,怎样评价小猪呢?
小结:恩,原先老师认为小猪好吃懒做,没想到在这个故事中,它还会做各种美食,真是个会享受生活的美食家呀!
3.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了谁家?指名读。
小牛说了什么?小牛的心理、语气指导。
土地爷爷会怎么夸小牛?
小结: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多么美好的品质啊!
4.接下来该去拜访谁了?
小猴是怎么接待土地爷爷的?齐读。
师:“神秘”是什么意思啊?
生如果感到困难,师点拨:小猴神秘地说:“请跟我来。”土地爷爷知道是什么事吗?土地爷爷会想什么?
是呀!小猴要带我上哪,真让人猜不透,这就叫“神秘”。师生配合表现出神秘
小猴是怎么说的?指导热情、好客、高兴的语气
土地爷爷是怎么表扬小猴的?
小结: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并种下地,收获更多的麦种.小猴确实有远见,够聪明。大家汇报讨论结果
三、多元认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这三个动物朋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想法不一样,但都有道理.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有一天土地爷爷也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你的一口袋麦子.这袋麦子呀,金灿灿,颗粒饱满,你拿到这袋麦子会怎么处理呢?
小结:小朋友都很有主见,有自己的打算,如果懂得学习三个小动物的优点,将他们的方法合起来,就更有头脑啦!
四、迁移拓展提升思想认识
如果把麦子当钱的话,小猪是个有钱马上花,懂得享受的人;小牛是个有钱慢慢花,善于计划的人;小猴是个用钱去投资做生意,敢于冒险的人。你过年得到了压岁钱,会怎么处理?
五、作业超市
1.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身边的朋友听.
2. 课本剧续演:土地爷爷给你送来了一袋麦子,你会如何处理?可以3、4个人为一组,排练出来。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重点应放在阅读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品味最深层的东西。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充分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先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在适当补充,效果还不错。
《三袋麦子》优质教学设计二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习讲好这个故事。
4、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1、复述故事
2、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养成教育训练点:
1. 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良好课堂习惯。
2.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B、自读
C、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D、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
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华夏集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㈠、复习巩固
⒈ 出示词语:
麦子 迫不及待 保存 杂粮 节俭 防止搬到 拜访 仍有
神秘 收获馒头 烙饼 发霉 虫蛀 添舌头 憨厚 麦囤
⒉ 齐读词语
⒊ 师述:上节课我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请认为自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
⒋ 学生齐读课文
⒌ 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教学第一部分(1-4)
⒈ 教师设问质疑: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从土地爷爷那儿得到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它们是怎样处理自己那口袋麦子的?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⒉ 学生自由轻读课文
⒊ 指名回答:小猪怎样处理那口袋麦子?
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吃光”
⑵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⑶ 指导朗读
①提问:但小猪得到麦子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心)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它说的那段话?
②相机出示红线,划出小猪说的话
③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④教师小结:我们要抓住关键词“太棒啦”“最爱吃”,带着小猪高兴的心情来朗读。
⑤齐读第二自然段
⒋ 过渡:那么还有两个动物是怎样处理那口袋麦子的呢?
⑴ 指名回答 相机板书:“保存”“全种下了地”
⑵ 提问:小牛看到麦子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用“——”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圈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⑶ 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⑷ 指名读用“——”划出的句子
⑸ 指导朗读
①口述:刚才我们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轻声读课文
③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捧起”“看了又看”“心想”等词语细致描写了小牛得到麦子后的表现。“先……再……”这个句子告诉我们小牛是多么细心。
④齐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刚才通过朗读,同学们知道了小猴的思路与小猪、小牛完全不同,它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三个动物对三袋麦子采取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一年后,当土地爷爷再次来访时,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看待的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找一找有关的语句,用笔画一画,并读一读。
㈢ 教学第二部分(5-9)
⒈出示
谁 怎么样? 土地爷爷 夸
⒉学生轻声读课文,分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⒊指名回答,完成表格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小猪 憨厚可爱 小牛节俭 小猴 聪明能干”
⒋教学第六自然段
⑴ 出示课文 插图
⑵ 口述:刚才我们齐读了课文,又轻声朗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换一种朗读方法,老师读到哪儿停下来,就请同学们接下去。
⑶ 师述:白胡子的土地爷爷,拄着拐杖来到了小猪家,小猪看到土地爷爷,说 ——(生齐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的那袋麦子,那可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可惜只吃了几天。) 说着,小猪好像又——(生齐说;回味起馒头和烙饼的香味) 不由得——(生齐说:舔了舔舌头。) 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生齐说:哈哈大笑。)
⑷ 口述:读了课文,你们认为小猪怎么样?(憨厚可爱) 说说你的理由。
(抓住“最好吃”“只吃了几天”“回味”“舔了舔舌头”等词语体会小猪的“憨厚可爱” )
⑸ 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读、齐读(教师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
⒌教学第七自然段
⑴ 指名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七自然段(男同学演小牛,女同学读旁白)
⑵ 提问:你们觉得小牛怎么样?(节俭) 说说你的理由。
(从“至今”“仍有”可以看出小牛很节俭)
⑶ 指导朗读
男同学读小牛,全体女同学读旁白
⒍教学第八、九自然段
⑴ 口述:白胡子的土地爷爷拜访了小猪、小牛后,最后来到了小猴家,谈起了去年的那口袋麦子。大家想一想,土地爷爷会怎么问小猴?(指名回答) 小猴又是怎么回答的?(小猴“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
⑵ 口述:小猴没有直接说出它的那口袋麦子现在怎么样了,而是卖了一个关子,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那口袋麦子现在怎么样了吗?我们一起跟着小猴去 看一看。
⑶ 师引读,生跟读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生齐读:满满的)小猴说——(生齐读: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 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生齐读:你真聪明!真能干!)
⑷ 口述:土地爷爷兴奋地夸小猴聪明能干,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猴聪明吗?为什么?(小猴把一口袋埋葬变成了更多的麦子)
⑸ 指导朗读
①提问:小猴的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高兴、自豪)
(教师相机指导,通过“拉着”“神秘”“都是”“您带一些……”等词语体会小猴自豪、喜悦的心情)
② 指名朗读,齐读
⒎口述:这部分课文全是人物的对话,请同学们再次轻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每个人说话时的语气和心情,同桌之间可以分角色互读,听一听你的同桌读的怎么样?(学生轻读课文)
㈣ 总结课文
⒈出示:比一比,看谁的做法好?
⒉分组讨论、交流
⒊请同学各抒己见,说一说谁的做法好
⒋师述:小猴的做法最好,它考虑得很长远,我们给小猴加三颗星。我们一起夸一夸小猴。
(生齐说:“小猴!小猴!你真棒!”学生边说边拍两下手)
⒌提问:那么小猪、小牛的身上有没有优点呢?(指名回答)
⒍师述:小猪、小牛的做法虽然没有小猴好,但在它们身上也有可取之处,我们给它们加两颗星。(闪烁两颗星)
⒎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性格各异,然而都很可爱,小猪憨厚得可爱,小牛的可爱在于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㈤布置作业: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把这则故事说给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存---节约
小猴--全种地---聪明能干
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在教学中,如何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又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解读土地爷爷的评价。这些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从三个小动物各自的做法中体会它们性格特点。最后,我在学生熟悉文章的基础上让他们思考:三个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对麦子的处理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让学生放开想象翅膀,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