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吴均、吴均体及吴均作品

吴均、吴均体及吴均作品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安吉县西北)。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平生著作颇多,除《齐春秋》、《通史》外,还有《钱塘先贤传》五卷、《谈文释》五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另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一卷传世。今存诗130余首,其中乐府30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为小说,变卓然可观,唐宋文人都引为典据,阳羡鹅笼之记,尤其奇诡者也。”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有关。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当时著名文史学家沈约,读了他的作品,十分赞赏。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现今存诗一百四十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如《赠王桂阳》诗: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复明月。

这首诗通篇用比体,托物言志,句句写松,却句句落实到人,“数寸”、“草所没”、“弱干”、“纤茎”诸语,极说幼松之弱小易欺;“笼云”、“负霜”、“千尺”、“覆明月”诸语,则极言松的前程远大。两者对照鲜明,使读之者既痛惜于诗人的怀才不遇,又凛然不敢对诗人少存轻忽。虽是自荐之诗,气格却绝不卑下,这是诗品,也是吴均的人品。表现了贫寒之士的雄心和骨气,在构思上与左思的“郁郁漳底松”和陶渊明的“清松在东园”相近。

吴均还工于写景,如一首常为人们传诵的写景小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三首》

此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描写了山中幽居的景象,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同时表现诗人闲适的心情,刻画十分传神,是吴均的代表作之一。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

吴均长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骈文写书信见长。如《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分别把安吉青山和石门山(今皆属安吉昆铜乡)景物描绘得如诗似画,惟妙惟肖,艺术成就很高,为六朝骈文的著名篇章。如《与顾章书》,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间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的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的声韵,这一切又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