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改革,那真是有人支持有人反驳,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司马光劝谏王安石莫要改革,维持现状,但是王安石不为所动坚持改革的故事。下面是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让我们一块从这里来感受这个故事吧。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3、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2、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文题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
三、、诵读感受
(1)教师范读课文。
朗读时语速稍慢,注意突出句子内部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能对照修正自己预习时揣测不当的停顿。
(2)认读下音。
怨谤(bàng) 难壬人(nán) 胥怨(xù) 盘庚(gēng) 会晤(wù)
(3)同座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要求:能认真、大声、准确、清晰地诵读;能指出对方诵读中的失误和不足。)
(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点。
(可从声音是否响亮、读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合理、语调是否恰当等方面入手。)
(5)识记词语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
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
操:持。
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
上报:回信。
重念:又想到。
视遇:对待。
反复:书信反来。
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
见恕:原谅我。
名实:名义和实际。
人主:皇帝。
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
生事:生事扰民。
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
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举:推行。
辟:排除,驳斥。
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
习于苟且:习惯于得过且过。
恤:考虑。
汹汹:波涛声。这里指反对新法的吵闹之声。
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互相。
非特:不只是。
特,只是。
度(dù):计划,主张。度(duó):考虑。
膏泽:给以好处。
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
敢知:敢于领教。
知,领教,接受。
由:机缘,机会。
不任:不胜。
区区:情意诚挚。
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
(6)集体诵读,把握文脉,体味文情。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四、诵读回味
五、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巩固课上文言字词的积累。
2、用正楷或行楷字书面翻译第1-2段。
第二课时
(一)活动引导
1、小组交流作业。
2、诵读课文。
(二)品读拓展
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现在,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吧!
(三)研读课文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
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可引用课文中句子作答。)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
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名义和实际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就搞明白了。
③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至于怨恨咒骂的人这么多,这本来是我预先就知道会这样的。
(四)组织讨论:
1、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提示:人习于苟且
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上欲变此
2、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
(2)他们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3、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提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
4、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5、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提示: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现立场的语句: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6、出示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一览表,讨论: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你觉得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7、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中心表达: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写作借鉴: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这是同学们需借鉴的。
(四)感悟深化
1、学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谈谈你自己的收获。
2、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是如何认识理解的?
3、你是如何评价司马光的?
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探讨,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予以肯定。
(五)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进一步巩固文言文字词的积累。
2、用正楷或行楷字书面翻译第3段。
3、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赞同变法还是反对变法?课后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进一步丰富资料,为自己选择一个身份,用文言给王安石或司马光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本题为提高题,让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
(六)板书设计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侵官生事征利 拒谏
↓↓ ↓↓
受命于人主议法 举先王之为天下辟邪说 天下怨谤
度而修之于朝廷 政以兴利 理财 难壬人众汹汹然
↑
王安石: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上面就是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了,希望对你们能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