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峡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感受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
3.领会课文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二、学习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
作品背景:《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一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亲自给《水经》作注,是为《水经注》。其中,《三峡》一篇原本只是注释的一部分,但因其章法严谨,浑然一体而独立成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 (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2.反复朗读,把握文章朗读节奏,感知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文学习,尤其应重视朗读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3.请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4.强调一些文言现象。
目标导学三:感受三峡四季之美,把握作者写作手法
1.阅读本文,说说本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三峡的哪些内容,分别表现出三峡的哪些特征。
第一自然段:写三峡两岸的山,整体概括三峡面貌,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
第二自然段:写三峡的夏水,表现出三峡之水的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
上面就是三峡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