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表达了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临安春雨初霁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2.在课堂笔记上誊抄原文,用有色笔批注阅读。
3.写一篇不少于50字的读后感(文学短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点评本首诗歌:
(1)这首诗写了什么(诗歌中选择的意象及其与情感的联系等)。
(2)这首诗 怎么写的(思路、手法或者语言风格)。
(3)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我们既可以写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情感、观点,又可以写下我们读者阅读后获得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开学之初学过一首词,叫《鹊桥仙》,大家记得吗?它的作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深情款款的婉约词收割了一大波粉丝,其中有一位女粉丝,她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唐介的孙女。她痴迷秦观的词,在分娩前的晚上,她甚至梦见了秦观,因秦观字少游,她便与丈夫商量,给儿子取名游,字务观。这就是陆游名字的来由。
一句话评价:在你印象中,陆游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他的诗文更多的是直白的表达激愤的情绪,今天这首如何?
二、学习目标
三、知人论世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爵齿,或流涕痛哭会秦丞相桧用事,变恢复为和戎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陆游 《跋傅给事帖》
四、初读疏通
1.指读(纠正字的读音。)
2.批注展示生、师对前面批注讲解的内容进行点评与补充。
五、品读赏析
1.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颔联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仅仅在于刻画春光吗?
这两句不仅刻画春光。 一夜 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陆游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反衬了诗人落寞的情怀,显得含蓄深蕴,与全诗表达的感情一致。
2. 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颔联表面上写尽江南春景的明媚,但用意还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表面上写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②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闲居无聊,不想沾染京都官场的恶浊,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六、研读探究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所选意象及情感表现重点上的差异。
从意象上看《临安春雨初霁》中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等意象给人以清新闲淡的感觉,而《书愤》中中原、山、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衰鬓等这些有气势力度的意象给人以壮阔沉郁的感觉。《临安春雨初霁》意象以实为主,叙述现在;《书愤》意象以虚为主,回忆过去。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情,但前者悲伤,后者愤懑。
《书愤》如乔峰之降龙十八掌,虎虎生风,飞沙走石,气势逼人;《临安春雨初霁》则如张三丰之太极,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静柔软,却是暗流汹涌,不可阻挡。相比之下,后诗更催人泪下
2. 刘小川在《品中国文人》一书中这样评价陆游:读陆游,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活得非常较真的人当然不是去一味计较个人私利。回顾所读的有关陆游的文字,谈谈你对刘小川这段话的理解。
七、回顾总结
1.《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乐景写哀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明艳春光的描绘以及无聊的生活的叙述,表现出诗人心中蕴含的无限愁绪。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时,诗人却只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这与诗人心中的壮志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全诗充满结肠难解的郁郁愁情,表达了诗人的牢骚与感伤。
2. 理解性默写。
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陆游,站成了高高耸立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上的一座爱国主义情怀的丰碑。
八、作业
1.背诵《临安春雨初霁》、《书愤》。
2.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3.批注《李凭箜篌引》。
上面就是临安春雨初霁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