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下面小编带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设计2021,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是一篇非常适合高年级孩子阅读的文言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曝处数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3、了解戴嵩,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课题入手,先理解课题的意思,再接着介绍作者苏轼,引出苏轼会在文中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多音字处、好、数、曝)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能读对吗?
教师讲解,全班齐读。
师范读全文。
指导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师出示课件展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学生试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生合作、男女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得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自由朗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讨论后将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预设一: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好数的意思。)
交流:好在这里读四声,是喜爱的意思;数在这里是计数的意思,以百数是说要用百来计算,即上百件宝贝,所以读三声。
预设二: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交流:尤所爱表示尤其珍爱;锦囊玉轴要结合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用语与当今现代汉语的用法有许多不同之处,这里指以锦为囊,以玉为轴;常以自随,自随指随身携带。
预设三:曝书画?交流:曝是在太阳下晒的意思。
预设四: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之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交流:股的意思特别强调。教师出示两幅图片,同学判断哪幅是斗牛图?
预设五: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交流: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称。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间劳作是他们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务,纺织是她们的工作,所以这里是说耕田应当问男奴,纺织应当问女奴,也就是说术业有专攻。
3.小组合作,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4.小组内成员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字。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欢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画轴,用锦缎做画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斗牛图》这幅画,拍手大笑着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角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而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角斗,错了。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男奴,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来说说全文的意思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深读感悟主题
1.默读第2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
(1)提出问题,可自己思考,也可与同桌交流。
思考问题:
①牧童是怎样评价戴嵩的《斗牛图》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②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后指名学生发言。
①牧童的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②杜处士的反应:处士笑而然之。
点评: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学生齐读牧童的话,抓住牧童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2.再读课文,思索故事所呈现的道理。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2)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呈现: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提出问题,激发质疑精神。
(1)请学生读一读课下注释。
思考:这个注释告诉了我们什么?对课文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2)教师结合注释,解释牛角斗时的真实情况。
教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注释,会发现真实情况是,牛在角斗时,尾巴不一定都是夹入两腿之间的。牧童的观察也没有错,只是画家画的只是牛相斗的一瞬间,而无法顾及所有情况。所以戴嵩画的斗牛其实并没有错。那么是苏轼错了吗?苏轼记载这个故事,其实是为了告诫人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要向亲历者了解情况,要请教有经验的人。毕竟古代信息的传播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我们可以通过斗牛的图片、视频去仔细观察,得出确切的答案。所以,大家要时刻记住这一点: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大家只凭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就得出牛相斗时绝对会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的结论的话,这也是不仔细思考、不细心观察呀!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勤于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 戴嵩画作
不迷信权威,认真观察,向内行人请教
牧童 指出错误
以上就是小编收集的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设计2021的内容了,本网站还有许多教学知识,期待大家的解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