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时,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威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辣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役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带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6.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
7.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弱。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参考答案:
6.A(该题主要考查阅读科普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A项中长期与文中长久的或暂时的表述相异。文中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
7.B(该题主要考查阅读科普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B项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的表述有误,是以偏概全。文中的相关意思是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等。所有一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8.A(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B项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是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过度缩小了判断范围。C项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中的必然太过武断,原文的表述是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主要强调湿地蓄洪功能下降。D项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言过其实,原意是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
9.D(该题主要是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A项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错误,原文只说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而我国人口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数,人均湿地会大大下降。B项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错,人类对湿地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只是不能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C项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言过其实,文中信息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