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仪幼颖悟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911每小题3分,9分)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D、梁武帝深恨之 恨:嫉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悟已往之不谏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C、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1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3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3分)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
-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
- 阅读《出师表》的67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
-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问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文言文阅读。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
-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
- 守山人 阅读答案(2015滨州中考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
- 文言文阅读。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司马光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
-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问题。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