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时到时担当阅读答案

时到时担当阅读答案

时到时担当

林清玄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国语里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①由于在家乡的时候听惯大人讲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在我离开家乡以后,每次遇到阻碍或困厄时,这句话就悄悄爬出来。对了,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有什么大不了。这样想起来,心就安定下来,反而能自然地渡过阻难与困厄。

幼年时代,我常听父亲说这一句话,有一回就忍不住问父亲:没米就煮番薯汤,如果连番薯也没有了,怎么办?

父亲习惯地拍拍我的后脑勺,大笑起来:憨囱仔!人讲天无绝人之路,年头不可能坏到连番薯都长不出来呀!

即使是中日战争最激烈、逃空袭的那几年,番薯也没有一年歉收。

在我从前的经验里,年头真如父亲所言,不可能坏到连番薯都长不出来,推衍出来,我们知道生活里有很多的挫败,只要能挺着,天就没有绝人之路。

后来我更知道了,像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心里的慰安比实际的生活来得重要。只要在困难里可以坦然地活下去,就没有走不通的路。因此如何使自己的心宽广乐观地应对生活,比汲汲营营地想过好日子来得重要,归根究底不是米或番薯的问题,而是心的态度罢了。

时到时担当不仅是台湾农民在生活中提炼的智慧,也非常吻合禅宗当下即是直下承担的精神。②此时此刻可以担当,就不必忧心往后的问题,因为彼时彼刻,我们也是如此承担。假如现在不能承担,对将来的忧心也都会无用而落空了。

禅的精神与生活实践的精神非常接近。我们乡下还有一句俗话:要做牛,免惊无犁可拖。译成普通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肯吃苦,绝不怕没有工作,不怕不能生活。这往往是长辈用来安慰鼓励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肯把自己先放在最能承担的位置,那么还有什么可惊呢?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0年第14期,有删改)

1.请具体解说画横线句中心里的慰安比实际的生活来得重要一句的含义。

2.有人评价林清玄的散文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你从这篇散文里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3.根据具体要求,对下面词句进行品析。

(1)画线的①句中印字能否换成留字,为什么?

(2)请赏析画线的②句所蕴涵的哲理。

4.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担当一词的理解。

13岁的安徽女孩黄凤7年如一日地照顾因意外摔伤而高位截瘫的爸爸。当时只有6岁的小黄凤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全瘫的父亲及失明的奶奶全由她一人照顾。黄凤用木板、锤子、钉子和轮子,钉出一个木板床,拴上一条布带子,用瘦弱的肩膀拉着爸爸四处求医问药……2010年4月,武警总医院在得知黄凤的故事后,破例收治她的父亲黄志仁住院。真是奇迹,这个孩子肯定特别用心。连医生都感叹护理奇迹。因为黄凤的细心呵护,长期瘫痪卧床的父亲没有出现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目前,黄志仁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答案:

1.示例:在困难面前,人的宽广、乐观的心态对克服和走出困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心态比急切执著的心理更利于让人们渡过阻难与困厄。

2.示例:人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与挫折;生活里有很多的挫败,只要能挺着,天就没有绝人之路;我们要敢于担当,只要肯吃苦,绝不怕没有工作,不怕不能生活。

3.(1)不能。"印"有"深刻地保留"之意,生动地表现了"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句话对我的影响之深。而"留"则显得一般,没有影响深刻之意。

(2)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内涵深刻,给人以启迪,揭示了担当对人的将来的重要影响。

4.示例:"担当"就是在困难与不幸面前不逃避,不敷衍,勇于面对,用爱心、责任、奉献直面人生挑战的行为和心态。

本文来源于华夏集,华夏集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华夏集的QQ群沟通交流。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