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词典汉语拼音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部首笔画

部首:部外笔画:5总笔画:11UNICODE:8043

五笔:BMFG仓颉:SJGB郑码:CELB四角:15447

笔画顺序:横、竖、竖、横、横、提、竖、横折钩、竖、横、横


基本字义

聃 dān ㄉㄢˉ 
  1. 耳朵长而大:~耳属肩。
  2. 古同“耽”,沉溺。

外语翻译

  • 英语:ears without rims; a personal name
  • 德语:Dan (Einer der Namen des Laozi: 老聃 - Altes Langohr)​ (Eig, Fam)
  • 法语:(prénom)​

详细解释

  •  dān 

〈形〉

  1. 耳长大 [big ear]
    1. 聃耳属肩,绮眉覆颧。——宋· 苏轼《补禅月罗汉赞》
  2. 吐舌的,伸出舌头状 [tongued]
    1. 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 老聃之号。——《太平广记》引 葛洪《神仙传》

〈名〉

  1. 古国名 [Dan State]
    1. 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管、 蔡… 聃… 文之昭也。——《左传》
  2. 人名用字。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常用词组〉


    国语词典

    •  dān ㄉㄢ 

    〈动〉

    1. 沉迷。
      1. 《列子·杨朱》:「方其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

    〈形〉

    1. 耳朵大且长。
      1. 宋·苏轼〈补禅月罗汉赞〉九首之二:「耳属肩,绮眉覆颧。」

    〈名〉

    1.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字。

      《康熙字典》

      【正字通】俗耼字。


      说文解字

      耳大垂也。从耳冘聲。《詩》曰:“士之耽兮。”丁含切


      (耽)耳大𠂹也。淮南墜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耽讀衣褶之褶。或作攝。以兩手攝其肩之耳也。按許書本無聸字。耽卽聸也。今本於耽篆之外沾一聸篆。誤矣。从耳。冘聲。丁含切。八部。詩曰。士之耽兮。衞風氓文。此引詩說叚借也。毛傳曰。耽、樂也。耽本不訓樂、而可叚爲媅字。女部曰。媅者、樂也。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Ąn˥
      • 韩语罗马: TAM
      • 现代韩语: 담
      • 客家话: [海陆腔] ngiam1 [梅县腔] dam1 [台湾四县腔] ngiam1 [客语拼音字汇] dam1
      • 粤语: daam1
      • 近代音: 端母 監鹹韻 平聲陰 擔小空;
      • 中古音: 透母 談韻 平聲 舑小韻 他酣切 一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添部 ;王力系统:透母 談部 ;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