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萁
部首笔画
部首:艹部外笔画:8总笔画:11UNICODE:8401
五笔:AADW|ADWU仓颉:TTMC郑码:EEC四角:44801
笔画顺序:横、竖、竖、横、竖、竖、横、横、横、撇、点
基本字义
萁 qí ㄑㄧˊ- 豆茎:豆~。
-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像荻而细。
外语翻译
- 英语:kind of grasses
- 法语:tige de légumineuse
详细解释
- 萁 qí
〈名〉
- 豆秸 [bean stalk]
- 萁,豆茎也。从艸,其声。——《说文》
-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汉书·杨恽传》
- 炊萁燧火。——《淮南子·时则》
- 又如:萁秆(大豆的茎。晒干后可作燃料);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常用词组〉
国语词典
- 萁 qí ㄑㄧˊ
〈名〉
- 豆茎。
- 《汉书·卷六六·杨敞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萁 jī ㄐㄧ
〈名〉
- 一种草。似荻而细。
- 《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弧萁服,实亡周国。」
- 唐·颜师古·注:「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
《康熙字典》
〔古文〕𦬟【唐韻】【集韻】𠀤渠之切,音棊。【說文】豆莖也。【前漢·楊惲傳】種一頃豆,落而爲萁。
又【廣韻】居疑切,音姬。【韻會】菜,似蕨。【馬融·廣成頌】茈萁芸蒩。
又草也。【前漢·五行志】檿弧萁服。【師古註】服,盛箭者,萁草似荻而細,織之爲服也。
又【禮·曲禮】梁曰薌萁。【註】萁,語辭也。
又居開切,音該。【淮南子·時則訓】爨萁燧火。【註】取萁木燧之,火炊之。
说文解字
豆莖也。从艸其聲。渠之切〖注〗𦬟,古文。
(萁)豆莖也。當云尗而曰豆。從漢時語也。或後人改之。楊惲傳。種一頃豆。落而爲萁。孫子兵法曰。𦮼秆一石。當吾二十石。曹操注。𦮼音忌。豆稭也。按𦮼卽萁字。潘岳馬汧督誄曰。萁稈空虛。用𦮼秆字。从艸。其聲。渠之切一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ɕʰi˧˥
- 日语读音: MAMEGARA
- 客家话: [海陆腔] ki2 gi1 [客英字典] ki2 gi1 [台湾四县腔] ki2 gi1 [梅县腔] gi1 [宝安腔] ki2 | gi1
- 粤语: kei4
- 潮州话: gi1
- 近代音: 溪母 齊微韻 平聲陽 奇小空;
- 中古音: 群母 之韻 平聲 其小韻 渠之切 三等 開口;見母 之韻 平聲 姬小韻 居之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咍部 ;溪母 咍部 ;王力系统:見母 之部 ;羣母 之部 ;
猜你喜欢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