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词典汉语拼音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部首笔画

部首:部外笔画:13总笔画:15UNICODE:51DB

五笔:UYLI仓颉:IMYWF郑码:TDJB四角:30191

笔画顺序:点、提、点、横、竖、横折、竖、横折、横、横、横、横、竖钩、撇、点


基本字义

凛 lǐn ㄌㄧㄣˇ 
  1. 寒冷:~冽。~~。
  2. 严肃,严正有威势:~然。~若冰霜。

外语翻译

  • 英语:to shiver with cold or fear
  • 法语:froid,strict

详细解释

  •  lǐn 

〈形〉

  1. (形声。从仌( bīng)冰。禀( 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1. 同本义 [cold]
      1. 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说文》
      2.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3.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4.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5.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2. 又如:凛冽(非常寒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1. 严肃而可敬畏 [severe; awe-inspiring]
        1.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2.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如(严肃);凛严(严肃);凛畏(敬畏);凛如(令人敬畏);凛严(敬畏的样子)
        1. 畏惧 [afraid]
          1. 凛乎其不可留也。——苏轼《后赤壁赋》
        2. 又如:凛畏(畏惧);凛栗(恐惧;惊恐)

          〈常用词组〉凛冽 凛烈 凛凛 凛然 


          《康熙字典》

          【唐韻】力稔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𠀤音廩。【說文】寒也。【玉篇】凛凛,寒也。【韻會】凄淸也。【集韻】或作𤺡。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lin˨˩˦
          • 日语读音: SAMUI SUSAMAJII OSORERU
          • 韩语罗马: LUM
          • 现代韩语: 름
          •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lim3 [客英字典] lim3 [海陆腔] lim3
          • 粤语: lam5
          • 潮州话: nim2 (ním) 「潮州、饶平」lim2 「澄海」ning2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