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把窗子打开,让风景进来
史峰
⑴记忆中有件事总是因为冬天的来临而被唤起:那年我上初一,上午第三节课。大家正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忽然窗外飘起雪。雪花漫天飞舞,教室顿时被这突然从天而降的雪花搅得大乱,同桌刘刚好大胆,竟然打开了窗子。混乱只持续了两秒钟,只听老师大喝一声:“别胡闹,安静!刘刚,你出去!”
⑵——那场雪,我们被阻隔于风景之外,只感到了老师的威严……
⑶一晃20年了。
⑷今晚,天气变得很冷,大办公室人很少,更觉冷清,于是我推开自习室的门,去寻找和孩子们在一起暖和的感觉。天已经很暗了,窗玻璃上蒙着雾气,窗外的寒风声声入耳。
⑸我坐在讲台前,打开课本开始备课,静悄悄的教室忽然变得叽叽喳喳,我抬头环视一周,声音顿消,我又埋头备课,忽然喳喳声又起,我再抬头,声响再绝。我轻声说:“自习课,认真学习,不要说话。”然后再去备课。
⑹忽然,一阵凉风袭来,我向来风处一看:窗子下的刘晓成正悄悄地将窗子打开一条缝,伸长脖子向外观望。
⑺我又轻声说:“晓成,看什么呢,关上窗。”晓成并不关窗,执意说:“老师。下雪了!”
⑻“真的吗?”我问道。
⑼“老师,是真的。”全班同学都兴奋地回答。
⑽我赶忙走下讲台,走到窗子前,顺着晓成打开的窗子向外张望,果然在摇曳的灯光里,雪花飘飘。怪不得这群孩子们一直叽叽喳喳呢,原来是发现了窗外的风景。
⑾“好美,好美的雪呀。”我情不自禁地称赞起来。
⑿“老师,我们想……”班长王钦站起来说话,显然是为民请命来了。
⒀我接过话茬,说:“你们想把窗子打开,是吧?”
⒁“是的,老师,打开吧。”同学们回应着我。
⒂我说:“那就开一会儿吧。”
⒃刷刷刷,窗子同时被打开,飞扬的风景顷刻没了阻隔,孩子们欢快的心情便融于风雪中了。“哗”一阵北风起,直蹿到教室的角角落落,带来雪花簇簇,惹得学生们个个笑逐颜开,手舞足蹈。做学生时的那段回忆让我深深体会了他们的快乐。
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打开窗子,让风景进来——让孩子们的心灵融进风景里……
1.课堂上孩子往往会分散注意力。下面是两位老师处理问题时所说的话,你认为哪一个做得好一些?为什么?(可以从语气、用词等方面来说明)
A.老师大喝一声:“别胡闹,安静!刘刚,你出去!”
B.我轻声说:“自习课,认真学习,不要说话。”
答:
。
2.“那场雪,我们被阻隔于风景之外,只感到了老师的威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并说说作者的感情。
答:
。
3.“我”允许学生们打开窗子观看窗外的雪景,目的是:
①;
②。
4.第⒃段中加点词语,有的可以删去,有的可以换上别的词语,如“惹得”可换上“让”,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5.末段中的含义是: 。
6.请概括“我”的形象性格特点。
答: 。
参考答案:
1.相比之下,还是选答B。因为“我”的做法——“轻声”一词表明“我”对学生的关爱;“不要说话”是一个否定句子,说话显得委婉,尊重学生。相反地,A句的那位老师说话正好缺乏这样处理方法,显得很武断,不利于学生心身健康。
2.意思:由于老师过于“威严”,窗外的雪景——那种“美丽”被所谓的“威严”阻隔了,实际是师生不能沟通感情了。作者的感情:无限的遗憾,遗憾老师过于“威严”。
3.①在不影响纪律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
②适时地与学生们分享快乐。
4.加点的词语都不能删去,也不能换别的,因为这些词语能很好地烘托学生们欢快的心情,渲染了融洽、和谐、快活的课堂气氛。
5.敞开理解的心窗,营造相互尊重的环境,让和谐融洽快乐的气氛时时围绕在师生身旁。
6.和蔼慈爱、平易近人、通情达理、深入学生、关爱学生、与生同乐的人民教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