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故乡(节选)
鲁迅
一、双基练习题。
1.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①阴晦 A. 夜晚 B.昏暗 C.阴沉 D.半夜 〖 〗
②无端 A.缘故B.尽头 C.意义 D.平面不斜 〖 〗
③素不知道 A.本色B.白色的 C. 本来D. 平素、向来〖 〗
2.选出对《故乡》主题概括不准确的一项。(2分)〖 〗
A.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geming后十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烈愿望。
B.这篇小说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表现了农村凋敝、农民破产的悲惨现实,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可悲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希望下一代亲密友爱、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
C.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geming前后农村调毙、农民破产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不奋起抗争的强烈不满。
D.这篇小说反映了辛亥geming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同时指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烈愿望。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潮汛(xùn)鄙夷(bǐ)装弶(jiànɡ) B.愕然(è)嗤笑(chī)猹(chá)
C.恣睢(suī)髀间(bì)祭祀(sì)D.断茎(jīnɡ)模样(mó)瓦楞(lénɡ)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鄙夷:看不起。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B.阴晦:阴沉昏暗。 苏生:苏醒,重视。
C.愕然:吃惊的样子。无端:无缘无故。D.惘然:茫然不觉。 髀:大腿。
5.判断下面各句的描写方法。(8分)
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
⑵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 )
⑶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出声。( )
⑷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
6.根据语句的意思,依次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⑴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⑵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
⑶仓皇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起来了。
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
A.悲哀凄凉气闷悲凉B.凄凉气闷悲凉悲哀
C.悲凉悲哀凄凉气闷D.悲凉气闷悲哀凄凉
7.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⑴鲁迅是为大的 家、家、家。原名 ,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著有小说集《 》、《 》和《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多部著作。《故乡》选自《 》。
⑵本文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文中主要的对比有五处:
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日益悲惨的命运;
的对比,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及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的对比,反映出闰土淳朴善良的个性;
的对比,反映出每况愈下的农村经济;
的对比,反映“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⑶小说是以塑造 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 的描写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文字形式。它按照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 、、
及。《故乡》应属于短篇小说,因为它容量小、情节简单、人物少。
⑷小说的三要素是: 、、。其中, 又是主要因素。
一、双基练习题。
1.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①阴晦〖B〗 A. 夜晚 B.昏暗 C.阴沉 D.半夜
②无端〖A〗 A.缘故B.尽头 C.意义 D.平面不斜
③素不知道〖D〗 A.本色B.白色的 C. 本来D. 平素、向来
2.选出对《故乡》主题概括不准确的一项。(2分)〖C〗
C.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geming前后农村调毙、农民破产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不奋起抗争的强烈不满。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模样(应为mú)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D〗
D.惘然:指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5.判断下面各句的描写方法。(8分)
⑴(景物描写)⑵(外貌描写)⑶(神态描写)⑷(动作描写)
6.根据语句的意思,依次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B〗
7.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⑴鲁迅是为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geming 家。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多部著作。《故乡》选自《呐喊》。
⑵本文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文中主要的对比有五处: 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 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日益悲惨的命运; “我”与闰土前后关系 的对比,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及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杨二嫂与闰土形象 的对比,反映出闰土淳朴善良的个性; 故乡前后景况的对比,反映出每况愈下的农村经济; 水生与宏儿的关系 的对比,反映“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⑶小说是以塑造 人物 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 环境 的描写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文字形式。它按照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及小小说(微型小说) 。《故乡》应属于短篇小说,因为它容量小、情节简单、人物少。
⑷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 、 情节 、 环境 。其中, 人物 又是主要因素。
二、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故乡》选段,完成各题。
①这进来的便是闰土。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的头上是一顶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sèsuǒ( )( )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③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住似的,单在脑子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④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
“老爷!……”
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8.在语段中的括号内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sèsuǒ( )() ②寒噤()
9.在语段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A〗(2分)
A.虽然……但是……B.既然……那么……C.即使……也……D.既然……但是……
10.选段中第一段从 、 、、、五个方面对闰土的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3分)
11.第一段的“这我知道”中的“这”指代的是(2分)
12.“老爷!”闰土这样称呼“我”的原因是(2分)
13.第五段中的“厚障壁”一词用了 修辞手法,它的含义是(3分)
14*“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一句中,闰土见了“我”之后,为什么会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3分)
(一)阅读《故乡》选段,完成各题。
8.①sèsuǒ(瑟)(索)②寒噤(jìn)
9.在语段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A〗(2分)A.虽然……但是……
10.选段中第一段从 身材 、 脸 、 眼睛 、 服饰(衣着) 、 手 等五个方面对闰土的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3分)
11.第一段的“这我知道”中的“这”指代的是(2分)
指代的是“在海边种地的人,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
12.“老爷!”闰土这样称呼“我”的原因是(2分)
指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尊卑有序的封建礼教束缚。
13.第五段中的“厚障壁”一词用了 比喻(借喻) 修辞手法,它的含义是(3分)
指的是“我”和闰土之间所产生的心灵上的隔膜。
14*“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一句中,闰土见了“我”之后,为什么会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3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关问题。
①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原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③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A,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B么?只是他的希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④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5.概括选段这部分的大意。(2分)
16.“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一句中“高墙”一词运用了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2分)
17.“那地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一句中,对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怎么又“忽地模糊了”?“我”悲哀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分)
18.第③段中说“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害怕什么?(2分)
19.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20.第④段中,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结尾处为什么又重写这些美好的景物?(2分)
21.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2分)
22.第③段中加点的“偶像”一词有什么特殊含义?请分别解释。(2分)
“偶像”A:; “偶像”B:。
23.第④段中“我想”后面的冒号的作用是(2分)
24.解释第②段中加点的三个“辛苦”的含义。(3分)
“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
25.为什么说闰土的希望“迫近”,“我”的希望“茫远”?(2分)
15.概括选段这部分的大意。
16.“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一句中“高墙”一词运用了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17.“那地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一句中,对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怎么又“忽地模糊了”?“我”悲哀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8.第三段中说“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害怕什么?
“我”害怕希望不能实现。
19.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反问和比喻。
20.第四段中,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结尾处为什么又重写这些美好的景物?
表现了“我”对“希望”的美好憧憬。
21.第四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希望的有无如同地上的路,努力去实践就有希望,不去实践就没有希望。
22.第二段中加点的“偶像”一词有什么特殊含义?请分别解释。
“偶像”A:指的是闰土所崇拜的神佛;“偶像”B:指的是“我”手制的希望。
23.第四段中“我想”后面的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