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金
①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②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
③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
④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进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
⑤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未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思考同父亲的关系。
⑥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
⑦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
⑧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
⑨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
⑩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
⑾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
⑿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
⒀“爸!”我轻轻地喊了声。
⒁父亲没有回头。
⒂“爸!”我大喊了出来。
⒃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
⒄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
⒅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15.阅读文章,填写“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表格(每空两个字)。(4分)
父亲对我
考高中不求人
被退学打耳光
插叙为我求校长
捎书和我沟通
上大学嘱咐流泪
对父亲感情
①
②
③
理解
④
16.“父亲”有“爱”却不善于表达。请你用相同的句式和字数写出“朽木在哪儿都一样”的潜台词。(2分)
17.结合文章谈谈对“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的理解。(7分)
答案:
15.(4分)怨恨(心凉) 报复思考赞美
16.(2分)金子到哪都发光
17.(7分)说清为什么不是山(高达雄浑),不是海(博大强烈),而是金(有内蕴不张扬,又很宝贵)。有观点,结合文章,有分析。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我”为什么认为“父爱是金”。
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记叙文的总体把握能力。
中心人物→中心事件→分析概括→简语作结
此类题目并不难,作为记叙文,特别是初中生学习的文章大多以简单的记叙为主,那么,在阅读中,就要特别注重从最基本的记叙特性入手,把握中心人物,抓住中心事件,分清主次,特别是中心事件,尤其需要关注;然后重视其表达的主要意思,就可作好这类题目的。本题是将文章的题目作为命题立足点,可见出命题人的用心,而结尾作者说“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更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开头写对父亲的埋怨,接着写对父亲的报复,而后写父亲对“我”的影响。思路清晰,将父亲的性格与人格写了出来。父之爱,沉稳;父之爱,深广;父之爱,厚重。而“我”更在于将父爱理解为值得珍惜的厚重的“金”。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归纳出答案: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以及父亲对我产生的影响,让我体会到了父爱像金子一样厚重,贵重,值得珍惜
答题时只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合理和清晰明白就可以了。
真题再现
1.(2分)第(1)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3分)第(3)段写道:“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我”为什么会感到“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呢?
3.(3分)既然父亲是从不求人的,他为什么又会到校长那里替“我”求情呢?
4.(2分)离别之际,“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离去,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
1.(2分)如果他不是学习的材料,到哪儿念书都一样(或“如果他是不可造就的人,到哪儿都成不了才”)
2.(3分)由于对父亲不满,对学校失望,我开始自暴自弃,以至于不得不让父亲来收拾残局,想到这样会使父亲痛苦、难堪,我就有了一种报复的满足;但我不知道父亲到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产生怎样的结果,所以又感到忐忑不安
3.(3分)父亲深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被勒令退学时,为了儿子的前途和未来,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去向校长求情
4.(2分)他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流泪,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不坚强的一面;他希望儿子能够学会面对,学会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