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 苏舜钦 阅读答案赏析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此诗为作者流放吴中幽居沧浪亭时所作。
8.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夏意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8.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三句选取夏日特有的事物石榴、树阴、日,并着以明满地当午和等词语扣住诗题,第四句更用梦醒时流莺的鸣声作反衬写出了夏日清幽静谧的氛围。
9.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悠闲旷达、宠辱偕忘,忘怀得失的心境。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树荫茂密深邃,阒静之中时歇时现流莺呖呖之声,明媚宁静清幽的景色反衬出内心的孤寂落寞。(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
【阅读训练】
阅读练习 一:
1.此诗中的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
2.石榴开花红似火,应该很刺眼,但这首诗因为用了一个____字而不觉得刺眼。
3.第四句中的梦觉说明诗人曾昼寝,前面第___句中的____字已做了伏笔。
4.末句写黄莺的鸣声与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是否矛盾?
5.苏舜钦的《过苏州》中有一句: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不仅上下句对偶,而且句中对偶。请说说句中是如何对偶的?
【参考答案】
1.清
2.帘(隔帘而望榴花)
3.一 席
4.并不矛盾。因为黄莺的鸣声反衬出小院的清幽。
5.绿树对白鹭,近水对远山。
阅读练习二: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3、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 字左右。
答案
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⑵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3、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练习三:
阅读答案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答: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3)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夏意呢?(2分)
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写出两个得2分)
(4)请对诗的三、四两句作简要赏析。(3分)
正午时分,树荫浓郁,睡梦中,听得黄莺声声鸣叫。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黄莺的鸣叫声来衬托出小院环境的幽深宁谧,表现出诗人当时心情的恬适。(3分)
阅读练习四:
①此诗写诗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环境,这个环境由哪些景物组成?
答:有庭院、凉席、榴花、树阴、莺啼。
②第二句用明字来写榴花之色,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答: 一个明字既写出了榴花之红红如火,榴花之艳艳如燃,照理,很刺眼;可是由于是隔帘而望,所以润润的,娇娇的,很悦目。
③第四句写莺啼,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答: 以动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夏日午间庭院中的宁静安谧的氛围。
④诗人午休的环境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宁静、清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阅读练习五: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 。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3)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4)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1)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2分,答深深、满、一声也可以,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2)清凉(1分)
(3)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4)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4分)
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
译文:
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小题。(8分)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小题1】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 。(1分)
【小题2】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七绝/绝句/近体诗(1分)
【小题2】A(3分)
【小题3】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写法(1分),苏诗用流莺的叫声(1分)突出了夏日的清幽,杨诗用小虫的叫声(1分)衬出夏夜的安静。(写出清幽或安静,1分)
【参考译文】
夏日,别院深深,竹席清凉,窗外的榴花盛开。虽是正午时分,因绿树成荫却也清幽凉爽,梦中似乎听到黄莺在啼鸣。
【文学常识】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开封人。北宋诗人,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诗风豪隽超迈,有些小诗写得十分精致。
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
赏析
夏季的白昼是漫长的,夏季的中午又是那么炎热,在夏季,午睡成为一种享受,诗人们也津津乐道午睡的舒适及醒来时的惬意。夏日的午睡,在诗人的笔下似乎是一种充满魅力的题材,自从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名言传世后,午睡的各种情趣不断出现在诗中。如唐柳宗元《夏昼闲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宋张宛丘《夏日》:黄帘绿幕断飞蝇,午影当轩睡未兴。枕稳海鱼镌紫石,扇凉山雪画青缯。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这些轻松的诗句,与炎炎赤日、蒸人暑气成为截然不同的概念,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热爱生活的情趣。苏舜钦这首《夏意》诗所表现的也是这一主题。
诗的前三句着力在炎热的夏天描绘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衬托午睡的舒适。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可以想象,诗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内,颜色柔和,带有催眠的作用。第三句把上两句所说加以综合,点出中午这个时间,说庭院深深,午时也绿阴遍地,凉意沁人。通过上面三句,午睡的各项条件都已具备,可接手写午睡了,诗却一下跳开,直接写梦醒,用笔灵活。梦醒后宁谧,又通过不时传来断续的莺声来反衬。睡醒后恬静舒适,睡觉时恬静舒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诗人想表现的夏意。
全诗四句,围绕午睡写。前三句是午睡前,末句是午睡后,不直接写午睡,而午睡已包含在其中,用笔活泼跳脱。诗又句句切合夏日,不断利用色彩来表现景物,表达诗人满足的心情,与夏午本应给人的炎热与压抑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这首诗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