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阅读答案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阅读答案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③。

注:①嘉佑六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8.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6分)

答案:

8.诗歌最后两句回忆二人当年赶考时“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的坎坷经历(1分,或答“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2分);暗示弟弟,我们曾经经历过不少的坎坷艰难,但我们都战胜了,走过了,如今只须放眼将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2分,或答“表达了作者面对未来乐观、豁达的情怀”)。

9.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②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③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6分;答出一种说理方法给3分,答出任意两种、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说理方法,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