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13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尢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非丝非竹无丝竹之乱耳 B、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 D、锦鳞游泳 滁人游也
(说明:A代指乐器;B依次这:聚拢、归去;C、依次为:萌发、选拔;D依次为:游泳、游玩)
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夫”读为“fū”)
B.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香)
C.泉香而酒洌 (洌:清洌)
D.伛偻提携 (伛偻:驼背,指老人)
3.下列句子翻译下正确的一项是(A)
A.晦明变化者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B.佳木秀而繁阴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C.风霜高洁 (天高气爽,霜白洁白。)
D.颓然乎其间 (精神不振的坐在众人的中间。)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第一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用分述总收之法,条理清晰。
B.第二段“太守醉”是全段的核心,前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都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C.第二段是一幅生动的滁州风俗画,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侧面显示了娱情山水的景象。
D.“朝而往,暮而归”中两个“而”字在朗读时均应轻读。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到、靠近)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的)
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随从)⑷而乐亦无穷也。(穷尽、完结)
⑸环滁皆山也。(围绕、环绕)⑹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意趣、兴趣)
⑺野芳发而幽香。(开放、开)⑻云归而岩穴暝。 (昏暗)
⑼临溪而渔。(捕鱼、钓鱼)⑽杂然而前陈者。 (摆开、陈列)
⑾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快乐)⑿太守自谓也 (命名)
6.翻译下列句子。
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给它亭子起名(或: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或:命名)的。
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⑷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⑸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意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⑹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背着东西在路途上唱歌的人,赶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7.文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7.“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
8.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
9.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