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
[宋]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①意?登高醉始回。
[注] 山公:指晋朝的山简。他镇守襄阳时经常至习家池饮酒,大醉而归。在此作者以山简自况。
作者在这里描绘的郊野景色,是一种虚幻飘渺,难以名状的形象,诗中含有不尽之意仅可会意。既不是烟,也不是雾,你看它让楼台象笼着轻纱的梦,秦观描绘出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绝妙佳境吗?梅尧臣说的“诗之工者,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殆首联之谓乎?
这时,云外飞来了一只白鹭,将轻纱戳了个洞,随即夕阳穿出云层,伸手插入洞中,将轻纱全部撩了起来,一幅原野夕照图就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此时“楼台明晚照”,“画帘初卷碧山低”,多么迷人的景象呵!到此,诗人突然转换了话题,“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不是王维的诗吗?你看,这野色还不肯随着芳草歇一歇脚,可能是刚刚乘船来到这里,想到处走一走,尽情欣赏原野上的美好风光,恨不得一下看个够。
今天,诗人仿佛变成了喝醉了酒的山简,登上高处,用朦胧的醉眼,饱览这扑朔迷离的野色。
设计问题
(1)这首诗所写的野色非烟非雾,缥缈朦胧,难以描摹,但作者却做到了“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这首诗主要通过楼台、飞鸟、夕阳等实景来初托虚显,采用了化虚为实的写法。(2分。确认语,答“化虚为实”或“烘托”“衬托”等都可。)楼台被野台层层笼罩使人想象到野色的浓厚;白鸟飞起,夕阳斜阳,让人在迷离之中看到野色忽然绽开一线;野色似乎在芳草上停歇,似乎伴着船帆,自远处而来,又令人想到野色的缥缈;最后作者以醉眼望远,突出野色的迷离恍惚。(4分。结合“起承转合”四联具体分析,各联只要扣紧“虚实”或“烘托”阐释合理即可得1分。)
(2)请赏析“白鸟忽点破”一句中“点破”的妙处
白鸟飞来,将白色的轻纱戳了一个洞,随即夕阳穿出云彩,呈现出一幅原野夕照图。用“点破”既写出颜色的对比、白鸟矫健的身姿,也反衬出野色之浓之深之厚,更为静的背景增加了几许动感,表现出诗人对野色的挚爱之情。(2分。从动静结合这一手法展开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