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奋,字茂琰,广陵人也。父悝,少孤,事母以孝闻。年十三,值岁饥,悝菜蔬不餍。每致甘肥于母。抚幼弟以友爱称。寓居江州,刺史华轶辟为西曹书佐。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元帝嘉而宥之,以为参军,遂历显位,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
高崧,字茂琰,广陵(今扬州)人。其父高悝,年少时便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名闻乡里。高悝十三岁时,遇到了荒年,自己连野菜都吃不饱,却常常想方设法弄来美味给母亲吃。照顾年幼的弟弟,以友善著称。寓居江州时,江州刺史华轶授予高悝西曹书佐的职位。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晋元帝赞许高悝的德行,宽恕了高悝,并让他出任参军之职,其后一直担任高级官职,官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为建昌伯。
崧少好学,善史书。总角时,司空何充称其明惠。充为扬州,引崧为主簿,益相钦重。转骠骑主簿,举州秀才,除太学博士,父艰①去职。初,悝以纳妾致讼被黜,及终,崧乃自系廷尉讼冤,遂停丧五年不葬,表疏数十上。帝哀之,乃下诏曰:“悝备位大臣,违宪被黜,事已久判。其子崧求直无已。今特听传侯爵。”由是见称。拜中书郎、黄门侍郎。
高崧年轻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时候,司空何充夸奖他聪明。何充主政扬州,安排高崧担任主簿,更加看重高崧。此后,高崧转任骠骑主簿,又被推举为秀才,授太学博士之位。因父亲的丧事而辞去官职。当初,高悝因为纳妾而遭遇诉讼被贬退,等到高悝去世,高崧就到廷尉处自请囚禁,为父申诉冤屈,并停丧五年不下葬,上了几十篇表疏。皇帝可怜他的孝心,于是下诏说:“高悝担任大臣的职位,因违背法令被贬退,案子早已判定。现在他的儿子高崧不停地申请重审,只能依顺他,恢复高悝爵位并允许承袭。”因为这件事,高崧备受称赞。官拜中书郎、黄门侍郎。
简文帝②辅政,引为抚军司马。时桓温擅威,率众北伐,军次武昌,简文患之。在曰: “宜致书喻以祸福,自当反旆。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③,逆顺于兹判矣。若有异计,请先衅鼓④。”便于坐为简文书草曰:“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艰,古人之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如此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皆由吾暗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友。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家国,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之明德。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温得书,还镇。
简文帝执政时,安排高崧担任抚军司马。当时桓温专权,率军北伐,大军驻扎在武昌,简文帝很是担心。高崧说:“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率六军人马出征,对立或和顺由此可以分辨。假如桓温有其他想法,就祭旗出兵(讨伐他)。”于是他就坐下来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寇贼发难,应该平定,有时机,应该承接。这确实是为国家着想的长谋远虑,夺取天下的宏图大略。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足下还能有谁!但因此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实力为根本。辗转运输的艰难,正是古人最头疼的事,不能从一开始就认为它容易而不加以认真地考虑。假若担心失去什么,就用尽一切手段,或许就能容易看到纷乱,很快崩溃逃散。这样(您的)威望和实力全都会丧失,国家的大业也就完了。都是由于我昏庸懦弱,品行确实不高,不能使众百姓沉着安定,凭借险势连城固守,以保卫国家,这就是我于内问心有愧,于外对不起好友的原因。我与足下,虽然任职有内外之分,但安定国家,保卫皇帝,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这样的明德之人的身上。(您宜乎)先考虑使国家安宁,然后再图谋那外部(的战事),以使帝王的基业兴隆昌盛,道义弘扬彰著,这就是我对阁下的期望。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桓温见信后,率军返回了原来镇守的地方。
崧累迁侍中。是时谢万为豫州都督,疲于亲宾相送,方卧在室.在径造之,谓曰:“卿令疆理西藩,何以为政?”万粗陈其意。崧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万遂起坐,呼崧小字曰:“阿酃!故有才具邪!”哀帝雅好服食,崧谏以为“非万乘所宜。陛下此事,实曰月之一食也”。后以公事免,卒于家。(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一卷,有删节)
高崧数次升迁,官至侍中。此时谢万为豫州都督。(一天),谢万因迎送宾朋而疲乏,正躺在屋里休息,高崧直接来拜访他,对他说:“您受命治理西藩之地,准备怎么样处理政务?”谢万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高崧便对谢万讲述了执政的关键点,洋洋数百言。谢万于是起身(致谢),唤着高崧的乳名说:“阿酃!原来你这么有才华啊!”晋哀帝喜好服食丹药,高崧谏言认为“不是皇帝应有的行为。陛下这件事,实在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犯了过失)”。此后,高崧因为公事而被免,终老于家中。
注:①艰,旧时指父母亲丧事。②简文帝,即司马昱。晋元帝少子。被崇德人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2年,病死。本文中,司马昱尚未即位,只是辅政的大臣。③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④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宥,宽恕)(3分)
A.值岁饥,悝菜蔬不餍 餍:吃饱B.元帝嘉而宥之 宥:奖励
C.逆顺于兹判矣 判:分辨D.哀帝雅好服食 雅:平素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高崧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①遂停丧五年未葬,表疏数十上 ②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
③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 ④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
⑤裕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⑥陛下此事,实日月之一食也
A. ①②⑥ B.C.②④⑤ D.③④⑥
C(①表现高崧的孝道,③是奉承之词,并非实情陈述,⑥表现直谏的品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崧年少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小年纪,便声名远扬,得到了朝廷官员的赏识,为成年后的入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高崧为了帮父亲高悝翻案,在父亲去世后的五年时间内没有安葬父亲,先后上了数十道奏章,终于打动了皇帝。
C.高崧为司马昱出谋划策,并以司马昱的口吻写信给桓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桓温,使其回师。
D.高崧官居侍中时,因谢万热衷于送往迎来,不问政事,便找上门去,批评谢万不认真处理政务。谢万呼其小名表示不满。
解析:D(原文只说谢万“疲于亲宾相送”,并无“热衷”之意。呼高崧小名也不是为了表示不满。)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及轶畋,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3分)
译文: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得分点:“经年”1分,“赦”1分,句意正确1分)
⑵.宜致书喻以祸福,自当反旆。(3分)
译文:(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得分点:“喻”“反旆”、补充省略成分各1分。)
⑶.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4分)
译文: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得分点:“诚怀”“岂可”“顾嫌”“尽”各1分。)
【参考译文】
高崧,字茂琰,广陵(今扬州)人。其父高悝,年少时便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名闻乡里。高悝十三岁时,遇到了荒年,自己连野菜都吃不饱,却常常想方设法弄来美味给母亲吃。照顾年幼的弟弟,以友善著称。寓居江州时,江州刺史华轶授予高悝西曹书佐的职位。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晋元帝赞许高悝的德行,宽恕了高悝,并让他出任参军之职,其后一直担任高级官职,官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为建昌伯。
高崧年轻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时候,司空何充夸奖他聪明。何充主政扬州,安排高崧担任主簿,更加看重高崧。此后,高崧转任骠骑主簿,又被推举为秀才,授太学博士之位。因父亲的丧事而辞去官职。当初,高悝因为纳妾而遭遇诉讼被贬退,等到高悝去世,高崧就到廷尉处自请囚禁,为父申诉冤屈,并停丧五年不下葬,上了几十篇表疏。皇帝可怜他的孝心,于是下诏说:“高悝担任大臣的职位,因违背法令被贬退,案子早已判定。现在他的儿子高崧不停地申请重审,只能依顺他,恢复高悝爵位并允许承袭。”因为这件事,高崧备受称赞。官拜中书郎、黄门侍郎。
简文帝执政时,安排高崧担任抚军司马。当时桓温专权,率军北伐,大军驻扎在武昌,简文帝很是担心。高崧说:“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率六军人马出征,对立或和顺由此可以分辨。假如桓温有其他想法,就祭旗出兵(讨伐他)。”于是他就坐下来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寇贼发难,应该平定,有时机,应该承接。这确实是为国家着想的长谋远虑,夺取天下的宏图大略。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足下还能有谁!但因此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实力为根本。辗转运输的艰难,正是古人最头疼的事,不能从一开始就认为它容易而不加以认真地考虑。假若担心失去什么,就用尽一切手段,或许就能容易看到纷乱,很快崩溃逃散。这样(您的)威望和实力全都会丧失,国家的大业也就完了。都是由于我昏庸懦弱,品行确实不高,不能使众百姓沉着安定,凭借险势连城固守,以保卫国家,这就是我于内问心有愧,于外对不起好友的原因。我与足下,虽然任职有内外之分,但安定国家,保卫皇帝,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这样的明德之人的身上。(您宜乎)先考虑使国家安宁,然后再图谋那外部(的战事),以使帝王的基业兴隆昌盛,道义弘扬彰著,这就是我对阁下的期望。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桓温见信后,率军返回了原来镇守的地方。
高崧数次升迁,官至侍中。此时谢万为豫州都督。(一天),谢万因迎送宾朋而疲乏,正躺在屋里休息,高崧直接来拜访他,对他说:“您受命治理西藩之地,准备怎么样处理政务?”谢万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高崧便对谢万讲述了执政的关键点,洋洋数百言。谢万于是起身(致谢),唤着高崧的乳名说:“阿酃!原来你这么有才华啊!”晋哀帝喜好服食丹药,高崧谏言认为“不是皇帝应有的行为。陛下这件事,实在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犯了过失)”。此后,高崧因为公事而被免,终老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