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回望钱学森》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回望钱学森》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有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我说是欣赏,他眼中流露的正是这样的目光。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 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是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唯美的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黑板上写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天才绝对出自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有天一大早——是个假日,感恩节或圣诞节——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乐曲高潮到一半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墻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于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是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四十五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按照现行体制,是一把手,什么都得管,包括生老病死,柴米油盐。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琐事上,他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集中精力,专门抓业务了。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钱学森也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一面。譬如说,上世纪40年代初,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为一批攻读硕士学位的军官上课。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发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钱学森教学,没有小考、大考,也不布置家庭作业。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更加令人喜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B.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C.“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是细节描写,体现了钱学森教学时珍惜时间的精神。D.“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 这样的大师也更加令人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E、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2.“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使用“欣赏”这个词语? (6分)

3.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述。(6分)

4.文中说“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谈谈你从文中钱学森的那几句话中获得了什么启示。(8分)

答案:

1.BE

2.人们已经把《钱学森手稿》当做艺术品了,使用欣赏这个词语表达人们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的赞叹。

3.严谨认真、永不满足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容置疑的才能;勤奋的特点;淡泊名利的胸怀与情操;粗犷而任性的个性。

4.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将来能否成才;伟人也是人不必为尊者讳,更不必把伟人神化;诚实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格。(此题为开放性探究题,只要是从文中钱学森德纳几句话中得出的合理启示,都是符合要求的。钱学森在学生时代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如今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说明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将来能否成才;钱学森已是伟人,但他却如实告知人们他在中学时代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这份诚实令人敬佩;作为一个伟人,钱学森也有不足,我们没有必要神化伟人。)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A. “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错,原文是因为它们一 样能给人带来美感。C. 体现了钱学森粗犷而而任性的一面。D. “完美无瑕”错,作者也写 了钱学森不近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试题分析:人们已经把《钱学森手稿》当作艺术品了,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使用“欣赏”这个词语表达人们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的赞叹。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试题分析:文章第一段写了钱学森严谨认真,永不满足的治学精神;第二段写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三段写了他不容置疑的才能;第四段写了他勤奋的特点;第五段写了他淡泊名利的胸怀与情操;第六段写了他粗狂而任性的个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4.试题分析:该题是个开放性试题,没有对错之说,只有观点明确不明确。我们做这类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就像我们对大师说这几句老实话有什么样的理解,再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观点。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