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孙犁的《老家》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答案阅读孙犁的《老家》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①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②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③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④那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不久就回来了。⑤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⑥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⑦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⑧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⑨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⑩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⑾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⑿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⒀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⒁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二日,晨起作。闷热,小雨。小题1: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加点词语或句子的理解。(4分)(1)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2)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小题2: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8分)(1) 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4分)(2)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4分)小题3: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说文章第⑻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老家”在文章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故乡的景与人,二是旧屋,三是与家人相关的生活。这些在孙犁的眼中和心中都没有什么变化。B.“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浸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C.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的担心。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E.孙犁的乡愁带着浓重的生活气息,甚至散发着生活的苦味。初中教材中余光中的乡愁也有一样的味道,他和孙犁一样并没有把对家乡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只是写现实的生活。参考答案:小题1:寒暄:问寒问暖。这里是陌生人之间见面说的客套话。这句话揭示了生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正在”写出了新事物新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出现,“终归”写出了旧事物必然消亡的结局。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客观规律透彻把握以及对老屋对故乡的难舍之情。小题2:(1)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2)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小题3:过渡和衔接作用。用递进关系的复句由回忆转入现实的记叙。与文章开头的梦境叙述相照应,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小题4:B D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意思,做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找出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该句的上下文、文章的主旨等去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所以可以这样来赏析句子,寒暄即问寒问暖。这里是陌生人之间见面说的客套话。这句话揭示了生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正在”写出了新事物新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出现,“终归”写出了旧事物必然消亡的结局。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客观规律透彻把握以及对老屋对故乡的难舍之情。小题2:试题分析: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所以可以这样来赏析以上句子:(1)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2)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小题3: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意思,做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找出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该句的上下文、文章的主旨等去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文章第⑻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过渡和衔接作用。用递进关系的复句由回忆转入现实的记叙。与文章开头的梦境叙述相照应,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小题4:试题分析:做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找出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该句的上下文、文章的主旨等去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BD。B“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浸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将文章的感情刻画出来了。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猜你喜欢《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阅读答案 10-14《道家意境意境内涵的文化学阐释》阅读答案 10-14埃格林《晚秋》阅读答案 10-14蓝天上的虹影(卞毓方)阅读答案 10-14《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阅读答案 10-14施蛰存:逝去的风度(徐百柯)阅读答案 10-14《纪念洪毅然先生 高尔泰》阅读答案 10-14《袁宏传》阅读答案 10-14《虞姬墓 苏轼》阅读答案 10-14《幽居 韦应物》阅读答案 10-14热门预览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阅读答案 10-14《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阅读答案 10-14《中华民族经济联系与互补》阅读答案 10-14飞翔的帽子 李显阅读答案 10-14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阅读答案 10-14《徐州汉画像石》阅读答案 10-14《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阅读答案 10-14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阅读答案 10-14韩休,京兆长安人阅读附答案 10-14科普文《大象无形》阅读答案 10-14欢迎使用华夏集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