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阅读附答案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阅读附答案

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1)以头抢地尔( ) (2)长跪而谢之()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庶竭驽钝()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小题3】【甲】文中唐雎是如何使秦王屈服的?【乙】文的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忠陛下?(4分)
【小题4】唐雎辅助的是危如累卵的安陵国,诸葛亮辅佐的是“扶不起的阿斗”,面对强敌,他们共同的品质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1)撞(2)道歉(3)答应 (4)希望
【小题2】(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2)我因此十分感动振奋,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小题3】唐雎用“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然后“挺剑而起”,准备和秦王以死相拼,使秦王屈服。 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所以诸葛亮感恩戴德,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小题4】提示:讲求信用、忠君爱国、不畏强暴(权)。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抢:是个多音多义词,在这里读“qiāng”,“碰;磕;撞”的意思;在“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选自《口技》)”中读“qiǎng”,“抢夺;争夺”的意思。谢:古今异义,今义:感谢,古义:道歉。许: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答应”的意思,还有“多,零头之意,如:高可二黍许;拟声词,如:曳屋许许声”等。庶:也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还有“平民;百姓,如: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众;多,如:庶草茂则禽兽归之”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1)句中的关键词有“休(吉祥)、祲(不祥)、休祲(吉凶的征兆) ”;(2)句中的关键词有“由是(由于这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和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意思不同)、遂(于是,就)、许(答应)、以(助词,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驱驰(赶着马快跑,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甲】文中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文中虽然只有他的两段话,却不难看出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认识的,如何应付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辞,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乙】文中诸葛亮回忆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从这三件往事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忠陛下的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及概括选文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考查了在理解基础上的概括能力。但总体上难度不大。
【小题4】试题分析:《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欲以“易地”的政治骗局,夺取安陵,不战而屈人之兵。唐雎出使秦国,既保安陵,完成了出使任务,又使秦王意识到安凌弱小之邦不可欺,以自身的凛然正气和镇定勇敢,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直逼秦王束手就缚,自取其辱。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唐雎在强敌面前,不畏强暴,能够镇定自若,不辜负主对他的期望,同时也表现了唐雎机智,勇猛过人,敢于挑战强敌的精神;诸葛亮原本是一个平民,但是刘备赏识他的才能,三顾草庐,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败军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之际奉命出使;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依然忠心耿耿辅佐刘禅,在出师北伐之前,临表涕零,给刘禅提出许多治国的良策。足见诸葛亮为人忠诚,有责任心,懂得报恩。唐雎和诸葛亮共同的品质是:讲求信用、忠君爱国、不畏强暴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人呢物形象,需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围绕这个人写的那几件事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该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会丰满。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