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①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
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敢。”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
周瑜闻策声问②,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中平:年号。②声问:“问”通“闻”,声望。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亲友:亲人朋友
B.钦数见奇于表见奇:显现奇才
C.吕范请暂领都督 领:兼任官职
D.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起:任用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为全身远害之计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
B.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 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
C.袁绍待以上宾之礼 吾将更举以求主
D.遂南之武陵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豪杰之士远见卓识的一组是()(3分)
①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②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
③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
④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
⑤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
⑥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
A.③④⑤ B.①③⑥C.②③⑥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士大夫们纷纷“择木而栖”,寻找赖以托身的主人,但只有英雄豪杰才能真正找到赖以托身的主人。
B.荀彧开始时率宗族前往冀州只是为了躲避家乡颍川的战乱,袁绍待他很好,但荀彧发现袁绍不能成就大业,最终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C.袁绍派遣使者延请汝南的士大夫,和洽之所以弃袁绍而往荆州,是因为他认为袁绍昏庸不可轻率接近,而荆州的刘表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D.周瑜一听说孙策的声望,便结下生死情谊。等到孙策死,孙权掌权,周瑜又认为可以与孙权共成大业,于是全身心地为孙权效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用“/”标出)(3分)
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4分)
(2)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3分)
答案:
5、A。(亲友,亲近友好。)
6、B。(A、为:当做,作为/制造,发动。B、所以:表原因。C、以:用/来 。D之:到/他。)
7、D。(③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只是保全自身的权宜之计,且“钦数见奇于表”不能表明他们的远见卓识。)
8、C。(和洽之所以弃袁绍而往荆州,是为了避开争战之地,并非想投靠刘表;后来他认识到刘表也是“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
9、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10、
(1)明智的人在衡量主人时很仔细(明智的人仔细衡量主人),袁绍思绪太多却抓不住关键,喜好谋划却优柔寡断,难以和他共救国难。
(审,仔细,审慎;1分;无决,不能决断,1分;济,救济,1分;多端寡要,思绪太多却抓不住关键1分。共4分)
(2)听说曹操法令严明,百姓厌恶战乱啊,乱到极点就会安定。
(厌,厌恶,1分;极,极点,1分;句子通畅1分。共3分)
【参考译文】汉朝自从中平年间的黄巾起义以来,天下十分不太平,士大夫都谨慎地选择所依附的对象,作为保全性命远离祸害的办法,但是这种事不是见识长远的豪杰是做不好的。
荀彧年轻时,认为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乡颍川是一个四面都会遭受战争的地方,于是劝父老乡亲赶快迁离这里。乡亲们大多眷念故土不愿离去,只有荀彧单独率领自己的家族前往冀州避难。袁绍用高等礼仪接待荀彧,但荀彧考虑到袁绍终究不能成就大业,于是离开袁绍追从曹操。而荀彧那些留在故乡不肯离开的父老乡亲,却大多在战乱中被杀了。
袁绍曾经派遣使者招揽汝南地区的士大夫,但就只有和洽独自前往荆州,刘表用高等礼仪接待了和洽。但和洽说:“我之所以不追随袁绍,是因为躲避争夺领地的战争。但刘表作为一个昏世之主,也是不能贸然亲近的,长久地呆在他身边,恐怕就会有人向刘表说我的坏话谗言了。”于是远离刘表向南去了武陵,而那些留在刘表身边的人大多被刘表听信谗言给杀害了。
曹操在担任兖州的州牧时,兖州陈留郡的太守张邈与曹操是朋友,十分亲密。但住在陈留郡里的高柔却认为张邈肯定会乘机叛变,想率领乡亲们躲避这场战乱是非。但大家全都认为曹操和张邈相互亲密信赖,对高柔的建议不当回事。于是高柔只好带领自己整个的家族到河北地方去,而之后张邈果然背叛了曹操。
郭嘉一拜见袁绍之后,对袁绍的谋臣辛评等人说:“有智慧的人要小心谨慎的考察自己的服务对象。袁绍做事头绪纷乱而不能掌握要领,喜欢想很多想法却又没有决断能力。这种人很难和他一起奋斗,我将要舍弃他去寻找新的主公了,你们不跟我一起走吗?”但辛评等人却说:“袁绍是现在实力最强的人了,离开他还能再去哪里呢?”听了这话,郭嘉于是不再说什么了,离开袁绍依附曹操。曹操会见了郭嘉,与他商讨天下大计。郭嘉告辞出来时,说:“曹操真是我的好主公啊!”
杜袭、赵俨、繁钦三个人在荆州躲避战乱,繁钦好几次被刘表注意并欣赏。面对这种情况,杜袭对繁钦说:“我们之所以一起来到荆州,就是想要保全性命,等待时机。你如果一被赏识就不能自制,轻率入仕,就不是我的同路人!”等到汉献帝把许作为国都,赵俨说: “镇东将军曹操一定能安定国家,我知道我的归宿了。”于是拜访并投靠曹操。
河间人邢颙正在无终地区避难,听说曹操平定了冀州,对田畴说:“听说曹公法令严整,而人民现在已经很厌恶战乱了,战乱发展到极致就会容易顺从平定,我恳请最先做一个顺从平定的人吧。”于是收拾行装回到故乡。田畴说:“邢颙可真是一个先知先觉的人。”
孙策平定丹阳郡后,大将吕范肯请暂领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经是一位统领众多士兵的将领了,怎么好为了我委屈你再去当那小小的职务呢?”吕范说:“如今我之所以远离故乡,把性命托付给将军你,是想成就一番事业。这就好象与您一起乘船渡海,一旦有一件事情做不好,我们两人就都会失败。所以我这样考虑并非全是为您。”孙策于是答应了吕范。
周瑜一听说孙策的声望,便结下生死情谊。等到孙策死,孙权掌权,周瑜又认为可以与孙权共成大业,于是全身心的为孙权效力。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用他。但是一见到刘备,就一心一意地为刘备服务。象这些人这样的有见识,怎么可能会在乱世里受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