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华)歆少以高行显名。汉室方乱,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欲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已在危险之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无故受人,不知其义。既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孙策略①有扬州,盛兵徇豫章②,一郡大恐,官属请出郊迎,歆曰:“无然。”策稍进,复白③发兵,又不听。及策至,一府皆造阁,请出避之,乃笑曰:“今将自来,何遽避之?”有顷,门下④白曰:“孙将军至请见。”乃前与歆共坐,谈议良久,夜乃别去。义士闻之,皆长叹息而心自服也。策遂亲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有删改)
【注】①略:夺取,攻取。 ②豫章:地名。 ③白:告诉 ④门下:随从,侍从
小题1:文言词语释义: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
①汉室方乱( ) ②皆哀欲许之( )
③歆曰:“无然” ( ) ④何遽避之( )
(2)下列句子中 “乃”的用法或意义与“夜乃别去”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不知有汉B.太祖乃悟C.乃重修岳阳楼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小题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阅读本文,说说华歆的“髙行”体现在哪些地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正;答应;这样;立即(2)B
小题2: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小题3:(1)带领他们一同返回把那个人救了出来,后来他和大家告别离开了,大家于是认为华歆很有道义(2) 略
小题4:①既已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 ②此丈夫中道堕井,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③今将自来,何遽避之。(用自己的话说也可)
小题1:(1)试题分析:①句中的“方”在文言文中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正”的意思;在“生醒,方见之。”中是“指的是一种状态,即表示才明白、才理解,为了引出下一个动作和事情”;②句中的“许”在文言文中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答应”的意思;在“曳屋许许声”中读“hǔ”是“拟声词”;③句中的“然”在文言文中也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这样”的意思;还有作为连词,表示转折,可是;助词,用于句尾,表示比拟;助词,用于形容词和副词之后,表示状态等。④句中的“遽”是“立即”的意思。
(2)试题分析:例句“夜乃别去”中的“乃”是“才”的意思。A:竟然;B:才;C:于是,就;D:是。根据分析,应选B项。
小题2: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这里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1)句中的关键词有“还(返回)”、“出(救出)”、“别(告别)”、“去(离开)”、“乃(于是,就)”、“大义(很有道义)”;(2)句中的关键词有“率(带领)”、“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人的配偶)”、“邑人(同乡人)”、“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复(再)”。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围绕文章中对花歆的描写来分析花歆的人物的“高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