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豚足袋狸袋狸家族中的珍品阅读答案

豚足袋狸袋狸家族中的珍品阅读答案

豚足袋狸

——袋狸家族中的珍品

和其他有袋类动物一样,袋狸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而豚足袋狸又是袋狸家族中的珍稀品种。

豚足袋狸的体长23~25厘米,尾长8~10厘米:它的面部特征非常像老鼠,具有一对比一般老鼠要大些的大耳朵,吻部又尖又长。豚足袋狸外观比野兔要瘦小些,四肢长而纤细,前肢具2趾,后肢具4趾。通体的毛色呈灰褐色,腹部以下颜色略浅,非常漂亮。它的育儿袋和树袋熊、袋熊的一样,是向后张开的。与其他种类的袋狸相比,它的前肢显得特别,很像猪蹄,豚足袋狸的名称由此而来。

豚足袋狸以植物为食。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筑巢。常常选择靠近水源且比较温暖而干燥的地方打洞穴居,洞穴一般深约0.3米,白天就在洞中睡觉,晚上外出觅食。豚足袋狸的领土意识非常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雄性袋狸往往与入侵者作殊死的战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尽管如此,由于豚足袋狸形体娇小,势单力薄,常常成为其他动物的牺牲品,惨遭杀害的事经常发生。

几乎所有的食肉动物都是豚足袋狸的天敌,其中以狐狸和澳洲野犬为甚。但豚足袋狸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人类永无止境的垦荒运动。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的增长。垦荒、放牧等不断发展,再加上外来动物,如狐、犬等的引入,使豚足袋狸逐渐丧失了栖息地,种群数量锐减。1970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豚足袋狸为濒危动物。但事实上自1926年以来,就没有任何有关它们的报道了,动物学家认为朦足袋狸在那时就已经灭绝了。动物学家推测野生的豚足袋狸的灭绝时间为1907年。

1.本文围绕豚足袋狸,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概括一下,第二段将豚足袋狸与老鼠、野兔进行比较,分别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四段,是哪两种情况导致了豚足袋狸的灭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豚足袋狸的领土意识非常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雄性袋狸往往与入侵者作殊死的战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句话介绍了雄性袋狸的什么特性?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动物学家推测,野生的豚足袋狸在1907年就已灭绝了。根据你的了解,我国有哪些濒危动物?请列举出两种。并说说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有力措施来保护这些濒危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豚足袋狸的类别及产地;

②豚足袋狸的外观及名称由来;

③豚足袋狸的生活习性;

④豚足袋狸灭绝的原因。(意对即可)

2.豚足袋狸与老鼠相比,说明了豚足袋狸的面部特征及耳朵、吻部。与野兔相比,说明了它的外观瘦小及四肢特点。(意对即可)

3.人类无止境的垦荒运动; 外来动物的引入。(意对即可)

4.介绍了雄性袋狸为保卫家园而奋不顾身的特性。表现了作者对豚足袋狸敬佩和喜爱。(意对即可)

5.开放性题,不唯一。

示例:我国濒危的动物有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藏羚羊,中华鲟(写出两种即可)。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大力宣扬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2)限制人类自身的活动,不要侵占动物生存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3)尽量为濒危动物创造生存条件,帮助它们恢复生存能力。(答出两点即可,不同于上述,若言之成理,亦可。)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