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周作人《苍蝇》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周作人《苍蝇》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苍蝇》

周作人

我们说爱,

爱一切众生;

但是我——却觉得不能全爱。

我能爱狼和大蛇,

能爱在林野背景里的猪。

我不能爱那苍蝇。

我憎恶他们,

我诅咒他们。

大小一切的苍蝇们,

美和生命的破坏者,

中国人的好朋友的苍蝇们啊!

我诅咒你的全灭,

用了人力以外的最黑最黑的魔术的力。

赏析:

郁达夫在论及“五四”散文时曾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以入文”,这是足以说明那个时代作家创作题材的自由与广阔的。“苍蝇之微”自然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但也可以看做是实指,周作人这篇《苍蝇》即是一例。因此人们在评述“五四”散文时,大概都要提到周作人这篇短文。批评家阿英甚至将《苍蝇》的发表作为周作人散文创作(以致整个现代散文创作)发生根本转折的标志。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夸张,但《苍蝇》作为周作人提倡的以叙事与抒情为主的“美文”的范本,在当时以及以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是事实。

交代了以上背景材料,我们还是来细读原文。文章劈头便说“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不从正面直截了当地说苍蝇“可恶”,而从反面委婉地说其“不可爱”,这样的句式选择本身就很有意思。接着又提出一个反题:“我们在做小孩子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这样,同一个对象——“苍蝇”就有了不同的评价;周作人的兴趣在这不同背后的文化与心理,“苍蝇”不过是一个切入口罢了。

周作人告诉我们,对苍蝇的恶感是因为“现在受了科学的洗礼,知道苍蝇能够传染病菌”,并因此而将苍蝇引申为“美和生命的破坏者”。这里,无论原本的医学根据,还是引发的人文意义,都是科学理性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现代观念。——有趣的是,周作人对苍蝇的可恶,还作了一个解释:归之于“他的别一种坏癖气”,“喜欢在人家的颜面手脚上乱爬乱舔”,在被吸者自然是“极不愉快的事”。但这是一个相当个人化的体验与情感反应,大多数人对苍蝇的厌恶大概不是由此而发,还是理性在起作用。

周作人简介:

光绪十年(甲申)腊月初一(1885年1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常以“雨”与“风”一起构成散文的“基本意象”。

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改名为周作人,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1888-1962)结婚。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1927年4月李大钊被杀害,曾保护李大钊之子李葆华避居自家一个月之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伪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职。

49年以后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

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曾被红卫兵无耻粗暴对待,于1967年5月6日去世。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