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完成下列题目。(16分)
他是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
三岁多的时候,他睡觉不好,总难以哄入睡,爱和大人一块儿熬夜。缺觉就长不好,他矮、瘦,不像同龄的孩子。
后来,能听懂故事了,问题才有了转机。妈妈开始给他讲睡前故事。
他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
三岁的他会想问题了。讲完,他问妈妈,为什么乌鸦不一下子叼个大石头呀?妈妈笑了,傻孩子,旁边只有小石子呀!你看,你爸爸就是咱们家的乌鸦,爸爸每月都给咱们寄钱,就像小石子,一颗一颗的,攒起来。攒多了,咱们家就有水喝了。
那时侯,他的爸爸在矿区工作。在他印象里,爸爸的脸总是黑的,像乌鸦。
一开始,他听故事很兴奋,越听越精神。听完一个,总要缠着妈妈再讲一个。妈妈的故事很有限,妈妈越来越局促,越来越疲于应付他。后来,妈妈有了主意。妈妈专讲《乌鸦喝水》,讲到故事最后,就教他数数,数石子。乌鸦开始叼了,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他仰着小脸儿就睡着了,梦里全是乌鸦,满天飞。
再后来,妈妈接到了一个通知。妈妈接到通知急急忙忙地将他寄放在姥姥家,一个人去了爸爸工作的地方。回来时,妈妈的眼睛肿得像桃子,姥姥说,那是哭的。
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爸爸。
爸爸走后,妈妈没再嫁人,矿上给妈妈安排了个打扫卫生的活儿,靠每月几百块钱维持生计,供他上学。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妈妈的脸也越来越黑,头发越来越白。像乌鸦,又像白头翁。
他长大了。
大学毕业,他在爸爸生前工作的煤矿参加了工作。本来,妈妈死活不愿让他再干这一行的,但是,现实往往不能容忍人们去感情用事。只有原单位才好分配,他的同学,毕业两年了仍在流浪的有的是。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他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他发誓,要让妈妈后半生过上好日子,“喝”上最好喝的水。几年后,他当上了副矿长。
他不满足每月的那点“小石子”,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私人小煤矿。他是大矿副矿长,开个小煤矿,在当地算不得稀罕事儿。他的小矿,除了工人,其他一切所需都可以从大矿调来,他有条件。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公私合营”。他以低廉的成本逐渐击败了同行的业主,一跃成为当地首富。他仍不满足,继续以各种手段引诱招拢廉价劳动力,进一步扩展他的事业。
妈妈现在已经不愁喝不到水,但妈妈的头发比以前白得更厉害了,脸也更黑了。妈妈看他整天忙得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妈妈就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眼看他的小煤矿规模就要撵上他所在的大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煤矿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致使发生大规模冒顶事故,死亡78人!这件事,在当地成了头号新闻。
作为事故第一责任人,他被公安机关拘捕,正赶上国家集中整治私人小煤矿的风口上,他一审被重判死刑。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对讲机里,他流着泪说,妈,儿不孝,没能让您过几天舒心日子。爸爸死后,您一手把我拉扯大,吃尽了苦头。现在,儿却不能为您尽孝送终了。临终前,儿有个要求,再给儿讲个故事吧。
妈妈哭了,流着泪讲了他熟悉的故事——
一只乌鸦口渴了,下来找水喝……乌鸦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瓶里,水面在慢慢升高。但是乌鸦着急了,他是只性急地乌鸦。它这会儿渴得厉害,不愿意慢慢地等水长高。乌鸦飞到别处,捡了一块大石头叼了回来,一下子将大石头投进瓶里。结果,“砰”地一声,瓶破了,乌鸦一口水都没喝着。
听完,他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回荡在整个死囚室。
小题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2分)
小题2:文中刻划妈妈这个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概括文中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3:文中的“乌鸦”具有很强的象征意,根据你的理解文中的“乌鸦”象征什么?(4分)
小题4:儿子在狱中,妈妈最后一次讲“《乌鸦喝水》故事新编”,有什么深刻含义?听完故事,儿子为什么会“失声痛哭起来”?(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乌鸦(或《乌鸦喝水》的故事)。(2分)
小题1:运用外貌描写,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慈爱,善良,任劳任怨,明晓事理。(4分)
小题1:文中的“乌鸦”象征维持家庭生活开支,挑起家庭生活重担的人(4分)
小题1:是想告诉儿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勤劳去获取财富,不义之财不可取;踏实做人,不能欲速则不达。(3分)对不能再孝敬母亲的愧疚和对自己过去所做错事的忏悔。(3分)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乌鸦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可以作为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
小题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结合文中对妈妈的人物描写来确定描写的方法,然后根据方法来分析性格特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本文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借助于对乌鸦的描写来写赞美那些维持家庭生活开支,挑起家庭生活重担的人。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乌鸦喝水》的寓意来分析深刻含义,根据含义来分析儿子痛哭的原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