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枣核》选段和《祖国》,回答文后题目。(共15分)
(甲)枣核(节选)
萧乾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乙)祖 国
陈惠英
我在赤道上渡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一片枫叶式的中国地图,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
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我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片云霞.每一颗小草.每一朵浪花……还有无价的自由!
虽然,和许多祖国的同胞一样,我心的原野,也受过刀伤火创。我曾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
因为,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着可靠的依傍;因为,伟大中华的民族之魂,像巨星,永远在我心头闪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
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
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春往秋来,月月年年——
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柔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
我像一只杜鹃,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
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小题1:仔细阅读《枣核》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所踏访的“后花园”的特点。(3分)
小题2:如何理解《祖国》第三段母亲说的话:“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4分)
小题3:赏析《祖国》中划线句子。(4分)
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柔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
我像一只杜鹃,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小题4:《枣核》中同窗好友托我从祖国带来的是什么?《祖国》中“我和母亲”带回祖国的又是什么?这有都说明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后花园布置精致匀称,所种植物垂杨、睡莲等具有家乡味,景点(假山堆叠和布置)体现“北海”特点。
小题1:生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国家里,虽然风景美丽气候炎热,但内心却为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甚至遭受歧视、冷落而时常感到悲伤,所以说“心却很凉”。
小题1: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愿为建设祖国奉献一切。
小题1:枣核 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说明了无论走到哪里,这些海外华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变。
小题1: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后花园布置精致匀称,所种植物垂杨、睡莲等具有家乡味”即可。
小题1:这里考查在语言环境中推断和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能紧扣文章中心主题,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小题1:了解常用的比喻、拟人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比喻修辞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愿为建设祖国奉献一切。
小题1: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二篇文章选段的中心主题,能围绕“无论走到哪里,这些海外华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变”这一中心组织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