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灾(21分)
中国人多数都有一个乳名,又叫小名。这是大人给孩子作的一个永久性记号。它记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和情感。大人们的这个寄托和念想对孩子来说伴随终生。
我的乳名就是这样,大人们叫我“心灾”,是什么意思呢?已上学的我求不出这个解。父母说是爷爷奶奶起的。一天放了学,心软的奶奶在我的追问下打开了话匣子。
“你的名字叫‘心灾’,”她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你是心里有灾,心灾!”“怎么能是这两个字呢?”我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奶奶把表情愕然的我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这得从你的出生说起。鬼子进村时你出生的。”
“那天(1943年1月8日)天刚亮,外头就有人喊‘鬼子来了,鬼子快进村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从据点出来就是扫荡啊!小鬼子是野兽,没有人性啊!到哪儿都是‘三光’(抢光、杀光、烧光)啊!该千刀杀的鬼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啊!正是你要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你娘。我怕你的小命要葬送到小鬼子的手里,我更怕你娘月子里有了好歹。听说鬼子已经从村东头进来了,你娘紧张、害怕,我更紧张。就因为紧张,还没准备好,你哇哇地落地了。这怎么办呢?日本鬼子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啊!得跑啊!再怎么也得到野坟地躲一躲。可十冬腊月,你娘俩受了风寒怎么办啊?真是左也怕右也怕。但思来想去,走一步说一步,先躲过鬼子的刺刀再说。也是急中生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用蒸馍的笼布包起来,让你娘前胸贴一个,后背贴一个,然后用带子勒上。用它抵御腊月里野地的风寒,也能用它来挡饥。就是这样,我们抱着你,在野地坟间冻了一天一夜。直等到看见日本鬼子驮着粮食,赶着牲口,狼烟动地地出了村,知道那是扫荡完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幸好你的命大,活了下来。可你娘从此落下了毛病。”
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她用质问的口吻说:“我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心里打颤,嗓子眼儿里冒火:咱在自己的家过日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地儿,他们凭什么来到咱们家门口横行霸道啊?世上咋兴这样的强盗恶魔啊?咋没人治治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呢?”
奶奶缓过一口气以后对我说:“孩子,你真是有大灾啊!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头就遇到强盗、恶魔!差一点要了你的小命。你这是胎里带来的灾啊!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的这个灾,也是咱全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不可能清晰的存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奶奶对我乳名来历的诉说,已经并将永远成为我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小题1: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3分)
小题2:第4段的情节可分五个阶段,下面已概括了首尾两个阶段。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出中间三个阶段的情节。(3分)
听说鬼子进村→()→( )→( )→见鬼子出村而回家
小题3:联系全文,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一句,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2)“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一句中加横线的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小题4: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口吻来叙述的,若改用“我”的直接叙述好不好?为什么?根据文章中“我”和奶奶各自的叙述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简要回答。(4分)
小题5: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主旨,说说我们今天应怎样正确对待“侵略所造成的伤害”这个历史问题。(5分)
(1)作者孙荪在写作此文时说“我所以来告诉世人自己的一点近乎隐私的东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些企图淡化甚至涂改日本作为侵略者的历史罪责的人给我的刺激”,又说“一个民族受侵略被蹂躏的历史,和一个负有侵略罪责的民族的历史,都是人类的惨痛悲剧和经验”。
(2)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了12年的日本老人植松信晴常常告诉他的中国学生,日本人有很多事情要弥补,破裂的感情需要精心的呵护才会康复。他在1997年获得了“江苏友谊奖”。东史郎等多名日本老兵,为求得自己余生的宁静,多次来中国向中国人民忏悔,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他们还用下跪的方式谢罪,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
参考答案:
小题1:答题要点:(1)为了消掉心里的灾,(2)叫“我”永远不要忘记这个灾。(意思对即可)
小题1:孙子忽然降生→急烙(贴、勒)油饼→躲进野坟地。(3分。一处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1)写出了奶奶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2分。意对即可)(2)既写出了话语的多和讲话的快速,又写出了奶奶说话时的气愤之情。(2分。答到一点得1分,若只答奶奶的年龄大得1分。)
小题1:没有标准答案,赞成与反对都可,也可取折中态度。(视分析是否有理,语言是否通顺给分。若持反对意见,可围绕奶奶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口语化、真切自然、真实可信、感情强烈等来说;若赞成,可依据“我”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有较大自由度,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学性强,能直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等来说;若折中,可把两者的特点和作用结合起来阐述。若有其他独到见解且理由阐述不脱离文本,亦可得分。)
小题1:不设统一答案。答案要点:(1)被侵害的一方,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侵略者带来的伤害和灾难;(2)对负有侵略罪责的一方,只要能真诚忏悔、谢罪,也应给予理解与尊重。(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两点得5分。)
小题1:试题分析:要到题目中"取名的原因"相对应的文段去寻找答案,即锁定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奶奶的话点明了我名字的由来.精读此段即可看出是两点:一"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 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小题1:试题分析:要到题目中给出信息之间去寻找答案,即"听说鬼子进村"与"见鬼子出村而回家"之间.找到此部分后从前向后读下去,自然会找到"孙子忽然降生""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我们抱着你,在野地坟间冻了一天一夜"这些语句,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用短语补写"出来.
小题1:试题分析:(1)根据句中“悲愤的光”“ 牙齿像是咬着似的”的相关词句,不难看出,“奶奶对小日本的恨.(2)理解此词要放到原句中,要正确理解还要放到原文此句附近.
小题1:试题分析:从语言的特点上看,奶奶的话更具有口语化特点;从表达作用上看,奶奶是这件事的亲历者,以奶奶的口吻来叙述,更真实可信."我"那时还小,只能是听说,真实性上打了折扣.但叙述起来有较大的自由度;另外"我"的口吻叙述可能更多的会是文学化的 书面语言.
小题1:试题分析:两则材料,一从被侵害方的角度,一从侵害者的角度.所以应从两个角度概括做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