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阅读附答案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阅读附答案

17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邑人奇之()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稍稍事言其父()

【小题2】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或以钱币乞之D.余闻之也久

【小题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5】回答问题。(5分)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l)对……感到惊奇 (2)同“攀”:牵、引(3)相当(4)渐渐

【小题2】B、C

【小题3】B

【小题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小题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奇”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应译为“以……为奇,对……感到惊奇”, “扳”是通假字,是动词用法。“称”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即“相称、相当”,“稍稍”是古今异义词,应译作“渐渐”。

【小题2】试题分析:“忽啼求之、邑人奇之、或以钱币乞之、余闻之也久”中的四个

“之”都是代词用法,第一个指书具,第二个指这件事,第三个指诗,第四个指代这件事。因此答案应选BD.

【小题3】试题分析:“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应改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即要在主语“其诗”和谓语部分“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之间停顿。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奇”“利”“稍稍”等。“奇”是“对……感到奇怪”,“利”应译为“认为……有利可图”,“稍稍”应译为“渐渐”。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5】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可知,仲永先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即:天资过人;后来“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即:才能衰退;再后来“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可见,最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他变化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即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没有让仲永接受后天正常的教育。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