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隔壁的父亲》阅读附答案

《隔壁的父亲》阅读附答案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①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哩呱啦的电话。

②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

③我说:“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④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⑤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⑥父亲急忙将我阻拦。他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 ,再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我说:“您如果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

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但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父亲说:“那你快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⑧宴席开始了。我念着隔壁的父亲,说:“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今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我说: “可是我真有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我笑笑:“我爹在隔壁。”

⑨满桌人全愣了。

⑩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我说:“这挺好。不过你们要是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然而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一兜大蒜、一兜土豆、一兜菜豆、一兜韭菜、两个丝瓜、八个南瓜,然后,在一个小包厢里独坐一会儿,再然后,饿着肚子回家。而他的儿子,却在隔壁与一群朋友吹牛扯皮……

我端起酒杯,对大家说:“咱们敬我父亲一杯吧!”大家热烈响应,一起干了那杯酒。

然而我的父亲,既不会看到,更不会知道。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选自《意林》,有删改)

小题1:父亲最终同意和“我”去那个酒店另开个小包间吃饭,但当“我”带朋友去敬酒时,父亲为什么走了?(4分)

小题2:文章在开头写父亲给“我”送烧饼,在倒数第二段又写“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这样写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3:文章的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文章的结尾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请你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小题5:下面【甲】【乙】两个片段都是写的父亲,试从描写方法和性格特征两方面分析这两个片段的异同。(6分)

【甲】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 (节选自周海亮的《隔壁的父亲》)

【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著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节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参考答案:

小题1:父亲怕“我”不能安心和朋友吃饭,怕给“我”添麻烦,也怕“我”乱花钱,(2分)他处处为“我”着想,表现了父亲的淳朴和对“我”的爱。(2分)

小题2:不多余。(1分)第16段对父亲进城给“我”送物到离开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并一一列出父亲所送物品,更突出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2分)

小题3:第④段插叙家乡在七月七烙烧饼的风俗,以及母亲在节日为“我”烙烧饼的事,给人温馨的感觉。因为“我”在城里工作,母亲提前烙烧饼让父亲给“我”送来,体现了父母对“我”深深的爱。(1分)插叙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1分)“不过两小时车程”,说明“我”和父母家距离并不远,但“我”推说没时间不回去取,表现了“我”对父母心意的关爱的忽视,(1分)与后文父亲对“我”的理解和体谅形成对比。(1分)

小题4:示例:我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能给孩子添麻烦呢?他有自己的事要忙,我就带一盘水饺给老伴尝尝,也算是领了孩子对我们的一番心意吧。孩子好,我们就好。(3分)

小题5:相同点:都有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的淳朴、善良、爱子的个性。(描写方法、性格特征各1分,计2分)

不同点:片段甲中还运用了神态描写,“惊”、“慌”的神态更突出了父亲怕给儿子添麻烦的心理,表现了父亲淳朴、善良的个性。片段乙还运用了动作(或细节)的描写,突出了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的艰难,表现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梳理文章内容,从文中搜寻关键语句可知,五段中有“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七段“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文章后半部分的“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

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由这些语句可知,父亲是为“我”着想,怕给“我”添麻烦,怕“我”吃饭还要挂记着他,也怕“我”白多花钱,

小题2:试题分析:读倒数第二段内容可知,这段写了父亲进城给“我”送的东西之多,突出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与自己对待父亲态度(没管饭,父亲只带走了一盘水饺)

小题3:试题分析:第四段写了家乡在七月七烙烧饼的风俗,以及母亲在节日为“我”烙烧饼,“我”在城里工作后,母亲提前烙烧饼让父亲给“我”送来的事,这是插叙的内容,交待了父亲到城里来送饼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了父母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与“我”离家并不远,却推说没时间不回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我”小题4:试题分析:“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没有吃饭就走了的父亲,此时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呢?根据主旨、根据父亲送饼时让他去吃饭的话语,以及没吃饭就走了的行为,我们应体会出父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他怕我花钱,怕我吃饭不安心,怕给我添麻烦,所以他此时想的是我和家里的妻子,完全不想自己。据此,我们可以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小题5:试题分析:通读两个语段,可知两段都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前段较多,后段较少,但都表现出父亲的善良、慈爱;所不同的是,甲文有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怕给“我”添麻烦的心理,表现了父亲的淳朴。乙文有动作描写,详细地写出了父亲为“我”买橘的艰难,表现出父亲的对我的爱。回答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从描写方法和性格特征两方面分析”。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