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神童》 阅读附答案

《神童》 阅读附答案

神童 【德】托马斯·曼

神童进来了,大厅里静下来。

大厅里静下来后,人们鼓起掌来,是位有权势的公众领袖带头鼓起了掌。虽然什么也没有听到,但他们却热烈地鼓掌,因为一个强大的广告机构已经为神童做了宣传。

他叫比比,长着像一切孩子一样善良的面容,小鼻子稚嫩,小嘴巴天真。他看起来好像九岁,却被说成七岁。人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否相信。但他们想,说一点儿谎是一种美事。他们想,如果人们没有一点善良的愿望,不对一些事情马虎一点的话,那么日常生活中哪里还会有虔敬的心情和赞扬呢?

神童向大家致谢,一直到欢迎的掌声停息下来为止;然后他走向钢琴,坐在转椅上,露出一丝伶俐的表情取悦听众,他知道他必须表演,让他们高兴。他用食指在钢琴上弹出第一个音响,一个意想不到的强有力的音响,就像吹奏的喇叭声一样。其余的手指跟看弹起来,乐曲就开始了。

这是一间华丽的大厅,是一家一流的新式旅馆,琦上画着玫瑰红色的、肉色的彩画,厅里有许多柱子,挂看镶花边的镜子,天花板上、墙上、柱上各种灯不计其数,有伞形花序的,有束形的,放射出明亮的、金色的光线,把大厅照得如同白昼……所有的椅子全坐满了人,甚至两边过道和后面也都站满了人。前面坐着一排一排上流社会的先生和太太,正中是公主,一个瘦小的、已经有些皱缩的老公主,旁边站着她的女侍官。当她注视着神童演奏时,她把双手紧紧地交叠在胸前,头侧向一边,显示出一种高雅安宁的神态。

比比有力地结束了一曲,从椅子一边下来,徽笑地期待着听众的鼓掌喝彩。

喝彩声突然响起来了,大家一致地、感动地、热烈地鼓着掌:看哟,当这孩子致谢时,他的腰身多么柔软可爱!鼓掌,鼓掌!这个精明干练的小家伙多么了解怎样去招引这些掌声啊!一个侍者把三个巨大的月桂花环送到舞台上,比比向大家致意。他看着花环上那五彩缤纷的缎带,有些快乐,虽然,这些东西早已使他感到厌烦。他可爱地、犹豫地向大家致意,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尽情喝彩鼓掌。他想,下面要演奏的幻想曲还要好得多,但你们都痴爱这首《猫头鹰》,你们这些听众;虽然这曲子是我创作演奏的第一首也是最糟的曲子。

接着他演奏了一首沉思曲和一首练习曲——说真的,节目相当丰富。

“衷诉和欢呼,飞升和沉沦……我的幻想曲。”比比这样想着。听啊,现在是升C大调!他们是否会注意这些啊?咦,他们是不会注意的!所以他至少要做一个好看的翻眼,抬眼望着天花板,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人们一长排一长排地坐着,目不转晴地看着神童。一位商人想:“艺术,自然啰……而且收入也不错,至少可净赚一千马克,这些都进了他们的腰包。”“对了,他刚才演奏的是肖邦的曲子。他是有一点错误的。此外,他的指法是完全没有受过指教的。”钢琴女教师想。一位批评家穿着发光的黑色上衣和向上翻卷的溅污了的裤子,坐在他的免票席上想:“作为人他还要成长,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典型,他是完全成熟了,他集艺术家的尊贵、无耻、欺骗、藐视、自我陶醉于一身,他太好了。”

神童演奏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希腊狂想曲》,结束时转入希腊的赞歌,他的那些同胞都非常高兴。那位批评家却想:“他肯定要演奏这首赞歌的。他什么鼓动的手段都不放过。我要写篇文章,说这不是艺术。但也许这却正是艺术。艺术家到底是什么?一个清稽的角色吧。但我可不能把这些写下来。”他穿着溅污了的裤子离开了。

第九次或第十次出来谢幕之后,女侍官挽着神童来到公主面前。“孩子,你是怎样演奏得这样好的?你坐下去的时候,乐曲就自然地来到你的手边??“是的,夫人。”但比比心里却想:“啊,你这个愚蠢的老公主!”

外面衣帽间挤满了人。一位年轻高贵的太太让她的两位兄弟帮她穿大衣和皮靴。她美丽极了,蓝湛湛的眼睛水汪汪的,脸庞非常清秀,是一位真正的贵族小姐。那钢琴女教师站在某个地方的熟人中间,正在批评“他有点小错误”,她大声地说着,同时向四下看了一眼……

“一个小孩!一个可爱的孩子!那里面有一个值得敬佩的……”一位姑娘大声地、单调无味地说道,“我们大家都是神童,我们都是创造者。”有人慢慢地点点头,然后就沉默了。那位姑娘目送着三位高贵的姐弟离去,她鄙视他们,但还是目送着他们离去,一直到街过转育处消失为止。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神童出场后,大家跟着一位有权势的公众领袖鼓起了掌,然而他们什么也没有听到。这正是为神童做宣传的广告机构所希望出现的结果。

B.小说第5段对大厅设施的描写既渲染了音乐会隆重与热闹的氛围,又起到照应前文的作用,暗示了主办方在宣传上投入之大。

C.小说中的批评家一方面看到比比身上存在的不足是,一方面又想着可不能把这些写下来。作者通过对他的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表现了对他的讽刺。

D.小说以“神童”为题,这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对比比这样少年老成的“神童”以及造就“神童”的环境的思考。

E.文章结尾处一位姑娘说“我们大家都是神童,我们都是创造者”,作者特意设置了这个唯一真正清醒的人物来点醒众人,并且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2)小说中的比比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对听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批评家为什么说艺术家是个滑稽的角色?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A项“这正是为神童做宣传的广告机构所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妥,应该是“在强大的广告机构宣传”之后的效果;C项“又想着可不能把这些写下来”不对,“这些”在原文中指代的不是比比的不足,而是“也许这却正是艺术。艺术家到底是什么?一个滑稽的角色吧”;E项“这个唯一真正清醒的人物”不对,姑娘不是“唯一”的清醒者。

(2)①看起来天真可爱:面容善良,小鼻子稚嫩,小嘴巴天真,被称为钢琴神童。②精明,善于哗众取宠:知道怎样用表情动作取悦观众,招引掌声。③虚伪,善于掩饰自己:对某些人事厌烦但仍能可爱的回答与致意。④演奏技艺并不高:并不是真正的神童,是“创造”出来的神童。(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3)①丰富比比的形象:钢琴女教师、批评家对比比的评价指出了比比在演奏、做人方面的不足,是对“神童”形象的丰富。②揭示主题,增强小说讽刺意味:女教师和批评家的话揭开了真相,商人的话点出了演出背后的商业利益,小姑娘的话说出了神童产生的原因,使故事达到高潮,耐人回味,引人深思。③交代社会环境:公主、高贵的太太等随波逐流、附庸风雅的上流人士,参与造就了“神童”这个滑稽的角色,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虚伪、盲目。(每点2分,共6分)

(4)批评家说艺术家是个滑稽的角色,其实说出了艺术家及其艺术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他们什么鼓动的手段都不放过,无耻、欺骗、藐视观众,另一方面他们内心里有对真正艺术的认知和向往,高贵而又自我陶醉。

①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鼓动”。比比的演奏,从曲目的安排到演出中眼神的运用,都是为了讨得观众的喜欢,他什么鼓动的手段都不放过,收获了掌声与喝彩。

②一味“鼓动”并不是艺术。比比的曲子《猫头鹰》被观众痴爱,但比比自己也认为这是他创作演奏的第一首也是最糟的曲子,他虽然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但并未获得观众真正的认可。③真正的艺术需要坚守人格和艺术的底线,这在短时间内有可能不被大众所接受。从文中来看,很多听众并没有注意音乐本身,忽略了比比真正出色演奏的幻想曲。但是,只有真正坚守自己的原则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才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才能博得真正的认可。(对“滑稽”解释2分,分析每点2分,共8分)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