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清凉
陈绍龙
①一地骄阳聚焦在地面上烧烤着。
②男孩六七岁的样子。他尽可能地站在我所工作的银行的檐底,把身子靠向门玻璃。起先是把手贴在玻璃上,他在做“贴手”这一组动作的时候挺生动。
③他把指头靠上玻璃。也许是觉着空间不够,他的食指和中指还会在玻璃上向前“走”两步,也就是向上移动一点,把膀子伸直,然后将后掌靠上去。他伸直每一根手指并密实地将整个手都贴在门玻璃上。两只黑红的手贴在玻璃上且五指拃开,手上的每一条指纹都很清晰。小手由黑红渐次变白,再变黑红。这样颜色交替变化是男孩用手在门玻璃上做按下和松开的动作,只是他松开之后手依然贴在玻璃上没有离开,按的不紧。
④男孩在“贴手”的同时也不时地动脚,将脚向后缩,踩着极细小的步子,像是放学站队时要把身子调整到位。他这样做是因为檐下有一缕阴凉,他要竭力地躲开外面的阳光,好像脚前的地上不是阳光,而是灼人的火。
⑤阳光真的如火。
⑥知道男孩在按玻璃玩不是淘气是后来的事。我问过男孩。我常逗他。
⑦“为什么按我们的玻璃?”
⑧那天下班,我在封死不动的那半扇玻璃门前蹲下,拉着男孩的手。
⑨男孩不说话。
⑩有人在叫他,这像是为他解了围。就在他挣脱我手的当儿男孩向我吼一声:“凉!”
⑪我们银行大厅里有冷气。这凉气打在玻璃上外面也发凉。是这样呀。
⑫我让他进屋,男孩没领我的情,他从不进大厅来。或许他站在檐下能看到外面车水马龙的街景,或许是他能看到不远处工地上自己的爸妈,或是他的爸妈能看见他。他依旧在门上玩“贴玻璃”。不只是手,还有脸。隔着玻璃看到他变形的脸,我会冲他笑。男孩也笑一下。男孩的牙很白。
⑬男孩在贴脸的时候还会转。把左脸贴上去,以鼻子为支撑点,再将右脸贴上去。有时他会连续地用脸在门玻璃上连同身子在转,像是要全方位地把街景和我们银行大厅里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⑭男孩不愿与我对视太久。男孩跟我笑过便将脸背过去了,又兀自做起了“贴脸”的游戏。
⑮男孩上一年级,家人是安徽来的。男孩的家人就在银行外不远处的工地打工。他们一家就住在工地边上的工棚里。那天喊他的人是男孩的爸爸。男孩爸爸是瓦工。男孩的妈妈在工地上做饭。男孩天天跟他家人“上班”。工棚里太热男孩就在银行门口玩,“不乱跑”。暑假过了开学后男孩就要回家念书了。
⑯所有这些都是我在“逗”过男孩几次之后从他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来的。
⑰前天中午我下班迟,天热极了。街上也极少有行人。看见男孩,我心猛地一震。他近乎全身趴在门玻璃上。走近一看,双手下面还按有一个本子,右手上有支铅笔。天啊,孩子趴在玻璃上站着写字。
⑱好些日,那个孩子趴在玻璃上做作业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⑲我知道,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建的“他们的城市”,他们不停地建的都是别人的房子,没有他们的家,甚至没有一隅来临时安置他们孩子的书桌。烈日炎炎,在闷热难耐的夏季,但愿那个趴在门玻璃上的孩子所体悟到的一掌清凉里,不会有对这个城市的冷漠和寒心。
(选文有删改)
14.阅读全文,概括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男孩的动作
“我”的反应
贴手,手按下又松开
经常逗他
贴脸,脸左转又右转
(1)冲他笑 贴住全身,
(2)站着写字
(3)心猛地一震
15.选文第①段环境描写有哪些好处?(3分)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形象地写出了当时阳光照射下城市的燥热;为下文写男孩在银行的檐底享受一掌清凉(“我”与男孩的交往)作铺垫。(每点1分,意近即可)
16.有人认为第⑮段插叙的内容可以删去,你认为呢?为什么?(3分)
不可以。第⑮节叙述了男孩一家人艰难的生活状况(1分),使文章内容更丰满(行文有波澜)(1分),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民工们的深切同情(呼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1分)。(只答“不可以”不得分,意近即可)
17.写出文章标题“一掌清凉”的两层含义。(2分)
一是指男孩在银行门口通过手掌从玻璃上所感受到的一点夏日的清凉;一是指作者希望能给这些为城市建设付出血汗的民工及其家庭多一点关爱。(每点1分,意近即可)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第③段加点词“伸直”“密实”“整个”准确凝练,形象地表现出了男孩对清凉的渴望。
B.“男孩跟我笑过便将脸背过去了”,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男孩有礼貌,但内向羞涩。
C.文章以阳光为线索,既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又含蓄地表现了民工受到的不堪待遇。
D.第⑲段画线句写民工们不停地建房,自己孩子的书桌却无处安置。对比强烈,读来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