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说嫉妒
文/郭军平
嫉妒实在是一种很不好的心理病症。这种病症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对别人所取得的成就比自己大或者强而产生的一种不服气的心理。
争强好胜是人性的特点,本无可厚非。因为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活得比别人更好、取得的成绩更大、站得的位置更高;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人毕竟是有各种差距的,人人要想做出比别人更大的成就那也是不可能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上天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这应当是自然辩证法的原则。然而,有些小心眼的人却分明不理解这个原则,不懂得这个道理,嫉妒之心横生,小则对别人中伤诋毁,大则恶言恶语攻击、发毫无根据的言论,甚至唯恐别人不从自己眼前消失,方才解心头之恨、消莫名之火。
其实细究嫉妒者之心态,无不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活得更好,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嫉妒者往往不是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而是从别人身上查找问题。孔子说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倘若自己比别人落后,按照孔子的解释,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要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只有向别人学习,把别人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这才是消除对别人取得成绩而产生的不服气心理的正确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别人的问题。
既生瑜,何生亮?这就是一种严重的嫉妒心理的表现。一个人,既然认识到自己不如别人,那么正确的做法就是奋起直追、发愤图强,乃至于卧薪尝胆、枕戈待旦,方才有超越别人、战胜别人的可能;而倘若抱着既不努力,也不奋斗,却还想过上比别人更好的生活,站到比别人更高的位置,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种想当然。梦想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从深处来讲,这种心理本身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劳动观而造成的。
矫正的方法就是我们应当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发展观,坚信别人的一切成绩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想收获,就要勤于耕耘,舍此别无他方;而倘若自己不努力、不奋斗,还一味埋怨别人、指责别人,就是一种病态了。这种病态心理就是嫉妒。因嫉妒而产生仇恨,因仇恨而产生伤害别人,正如有言形容妒火烧毁了理智,这就容易冲破做人的底线,倘若发展到这一点上,就是十分可悲的事情。
历史上著名的以妒火中烧而残害英才忠良的事情确实不少。战国时期的庞涓和孙膑就是一例。庞涓和孙膑本是同出一门的师兄师弟,然而因为孙膑受到魏王重视,庞涓恐怕自己受到冷落,所以就一味地陷害打击孙膑,直至孙膑以装疯卖傻才算逃出庞涓的魔掌。到了最后,庞涓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和骄横一世而兵败马陵道,成为千古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这是一个不可不借鉴的反面教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同出一门的师兄师弟正好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来提高自己,谁知却发展到同门相害的境地。倘若庞涓能欣赏对方,学习对方,何至于落到同门相残的地步。
其实与此相似的例子不少,如李斯和韩非子。李斯因为嫉妒韩非子才能和学识,加上韩非子受到秦王重用,故设计陷害韩非子,可怜一代颇有著述的法家创始人最终却倒在同门的刀下,岂不可悲?而这件事情也着实让李斯蒙羞千古,其卑鄙的人格历来为人们所唾弃。史书记载战国末期楚怀王的妃子郑袖因为妒忌怀王新纳的美人,于是便设计陷害,使美人无辜受祸被割鼻。郑袖居心险恶,后人论及此事,免不了感慨一番。
古人有句同美者相妒,同道者相害。其实就是批评嫉妒者的阴暗心理。倘若抛弃这一种狭隘的变态心理,变同美者相赏,同道者相济,那么,社会的道德风气不是就好了吗?人们的进步不就更快了吗?我们的社会不就更人才济济、兴旺发达了吗?选自《名家美文精选》
1: 这篇文章作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4分)
2:文章第4段采用了是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分)
3:请结合文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消除嫉妒心理,并说出理由,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略作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 作者提倡同美者相赏,同道者相济;反对同美者相妒,同道者相害。(各2分)
2: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论证方法各1分),举既生瑜,何生亮?为例,并对比正反进行论证,道理阐释透彻(1分);最后从深层次探究原因,进行道理论证,为下文深化论证做好铺垫。(1分)。
3: 由同美者相妒,同道者相害。变同美者相赏,同道者相济。(1分);理由:a、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只有向别人学习,把别人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这才是消除不服气的心理,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别人的问题;b、应当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发展观,坚信别人的一切成绩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c、要想收获,就要勤于耕耘,舍此别无他方;(3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