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共14分)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於邓芝、费祎。迁为侍中,徙尚书。
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宗预传》)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B.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C.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D.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预多次出使东吴,他说话直率的特点受到孙权的喜爱,他说孙权尊敬的程度仅次于邓芝和费祎,为维护芜湖两国的友好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B.诸葛亮去世之后,吴国在无数边境的吧丘增加了1万人的军队,蜀国听说后也加强了永安的防守,孙强问起此事时,终于做了非常巧妙的回答。
C.宗预老当益壮,按照周礼,六十岁就不再带兵打仗,而他却在六十岁时就接受了带兵的任务,这引起了车骑将军邓芝的不满,向他提出质询。
D.吴蜀两国是既对立又联合的关系,因而宗预多次受聘到吴国任职,使吾主孙权非常喜欢他,在他最后一次离开吴国时,孙权含泪相送,还赠送给他许多珍珠。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
(2)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答案:
13.C
14.D
15.(1)邓之性情骄傲从大将军费讳以下,都躲避他的傲气,屈居下位,而唯独宗预不向他低头。(下,屈身下位;(1分),独,唯独(1分)为屈,向他低头(1分),共4分)
(2)您总是身负使命来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您年事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
(每,总是,常常(1分)衔,奉,身负(1分)好,形容词用作名词,友好关系(1分)整体句意(1分))
【译文】
宗预,字德艳,南阳郡安众县人,建宁年间随张飞入蜀。建兴初年(223年),丞相诸葛亮让他担任主簿,升为参军右中郎将。等到诸葛亮逝世,吴国担心魏国有可能趁蜀国失去重成功蜀国,整天八丘守兵1万人,一方面打算救援蜀国,另一方面企图趁势与为国争分蜀国土地。蜀国听说后,也增加了永安的守兵,以防被异常的变故。宗预身负使命出使东吴,孙权对宗预说:“东吴与西蜀,就如同是一家,而我听说贵国增加了白帝城的防守部队,这是为什么?”宗预回答说:“在下认为东吴增添巴丘的戎族,悉数增加摆地摊的守兵,都是事情和形势使然,全不值得过问。”孙权大笑,鉴赏它能抗礼之言,非常喜欢他,对他施以特别的礼拜,他在东吴被敬重的程度,仅次于邓芝,费祎。于是宗预被升为侍中后调任尚书。
延熙十年(247年)宗预担任屯骑校尉。当时车骑将军邓芝从江州回到朝廷,对宗预说:“周礼规定,六十岁就不能带兵上阵,而您刚刚又接受带兵打仗的任务,什么原因?”宗预回答说:“你七十岁还带兵在外,我六岁的人为何不能授出征之命呢?”邓之性情骄傲,自大将军费祎以下,都回避他的傲气屈身下位,唯独宗预不向他低头。宗预再次东行访问东吴,回国时,孙权握着宗预的手,流着眼泪说:“您总是身负使命来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您年岁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赠送给宗预一斛大珍珠,于是回国。升为后将军,杜杜永安,就地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