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活动的本质在于养成生命主体纯粹而积极的情趣、奋发而有为的精神和高雅而致远的气度,所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完成的正是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美育任务。然而,在社会转型和持续开放的过程中,美育观念则暴露出某些偏颇和消极倾向,一些美育实践表现出技术化、狭隘化或表面化等问题。
对于美育而言,应以其滋养主体生命崇高的人生理想。这里涉及人的基本审美价值判断小而言之,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高尚、优雅的审美判断;大而言之,是对超越现实功利的长远的审美理想、对创造幸福、和谐、刚健有为的生活境界的一种美丽梦想的审美认知。后者尤其需要培育国民卓越的审美理想,激发其对中国未来美好愿景的创造激情,否则,何谈一个民族精神生活应当具有的高贵、卓越品质?回望20世纪,历史的残酷和惨烈与袅袅升腾的崇高美,巧妙地融合在民族理想之中;今天,以“崇高感”为核心的审美理想,依然应当是置身于和平与现代化建设中的人们发奋进取、积极建树的精神世界的亮丽灵魂,改革征途中跋山涉水的突破与创新很大程度源自崇高灵魂对理想境界的前瞻。
想象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吝,而通过美育练就审美主体的诗性想象力,则是美育的重要目标。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需要超越安然生活形态的诗性想象力。这种诗性想象力,对国民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与各种人生价值的达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孵化作用。尤其在当前,我们亟待摆脱学科教学中将求知与求美割裂开来的“唯知”主义倾向和技术主义的刻板训练对诗性想象力的束缚。将求知与求美机械割裂开来的“唯知”主义倾向,抽空了教育本应具备的审美内涵,降低了人文学科本应具有的促进生命全面、圆融、和谐发展的积极能量,无助于审美主体想象力的健康生长。实然的知识及其体系固然重要,但是比对单一知识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对意象的“玩味”和“浸润”。超越文本景象的诗性想象力,才是审美价值提升的精神源泉。
美育之境界,是要通过“体验”和“觉悟”将人的情感世界过滤洁净。高尚的审美情感,应该具有超越卑微的高贵、超越渺小的真纯,从而成为主体人格精神的情意内核和卓越生命的诗意写照。正是基于情感所具有的如此重要的作用,王国维才直接视美育为“情育”。当前,我们正置身于为实现美好梦想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征程,需要培植那种浩气冲天,志在创新的高尚民族精神,需要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乃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这正是以“崇高”为内核的大时代美育的深远目标。
(摘编自潘涌《美育要以“崇高”为价值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某些美育实践呈现技术化、狭隘化或表面化等问题,未能使生命主体更好地养成应有的情趣、精神、气度。
B.美育是通过审美活动促进生命主体培养纯粹而积极的情趣、奋发而有为的精神和高雅而致远的气度的富有生命力的过程。
C.在社会转型和持续开放过程中,需要培养国民卓越的审美理想,培养精神生活所应具有的高贵卓越品质。
D.不具备基本审美价值判断,改革征途中的突破与创新会遇到阻碍,很难实现崇高灵魂对理想境界的前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想象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当前的学科教学中将求知与求美割裂的倾向和技术主义的刻板训练束缚了诗性想象能力的培养。
B.人文学科本应具有的促进生命全面、圆融、和谐发展的积极能量降低,于审美主体想象力的健康生长无益。
C.伟大的民旅必然需要超越实然生活形态的诗性想象力,审美主体对意象的“玩味”和“浸润”比单个的知识的接受更为重要。
D.高尚的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人格精神的情意内核和卓越生命的诗意写照,正是基于此,王国维才直接视美育为“情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的残酷和惨烈与崇高美融合在民族理想之中,置身于和平与现代化建设中,也应树立以“崇高感”为核心的审美理想。
B.以美育滋养人崇高的人生理想,完全是培养人们对超越现实功利的长远的审美理想以及对这种美丽梦想的审美认知的需要。
C.以美育催生人诗性想象力,促进生命全面、圆融、和谐发展的积极能最,是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程度与达成其各种人生价值的需要。
D.以美育陶冶主体生命高尚纯粹的情感,超越卑微、渺小,是置身于为美好梦想而打拼的艰辛征程的需要。
参考答案
1.D 2.C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