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2分)
美感与快感
朱光潜
①拿一幅画给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②许多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后者引诱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把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力,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英国姑娘。
③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我曾经听过一位很时髦的英国老太婆说道:“我从来没有见过比金字塔再拙劣的东西。”
④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⑤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⑥这个道理一经说破,本来很容易了解。□□许多人因为不明白这个很浅显的道理,遂走上迷路。近来德国和美国有许多研究“实验美学”的人就是如此。他们拿一些颜色、线形或是音调来请受验者比较,问他们欢喜哪一种,讨厌哪一种,然后作出统计来,说某种颜色是最美的,某种线形是最丑的。独立的颜色和画中的颜色本来不可相提并论。在艺术上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而且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他们的错误是很显然的。
1.简析第①②段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引用一位很时髦的英国老太婆的话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2分)
3.根据文意,区分美感和快感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⑥段空格中应填的关联词语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低等感官”只能尝到快感而不能拥有美感。
B.“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指的是审美过程是“无所为”的、无功利的,而正是在这种纯粹的境界中才达到了“审美”这一“有为”目的。
C.“直觉”就是“忘却自我”,是意识不到自己在欣赏,是“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一旦觉得自己是在欣赏了,感觉到快感了,那么这便是在“反省”了。
D.作者以“提灯寻影”为喻,提着灯是寻不到影子的,灯光达到的一刹那就是影子消失的那一刻,那么由反省变为直觉的时候也就是美感态度失去的时候。
E.文章最后强调,个人好恶并不是评价美的准则,“实验美学”犯的就是这一类的错误,由此强调美感不是快感。
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2分)
1.(2分)列举人们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谈的现象(1分),引出下文对两者之异的思考与分析(1分)。
2.(2分)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意近即可)
3.(2分)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共两点,每点给1分)
4.(2分)但是(或:“然而”等)(1分)理由:上句的“很容易了解”与下句的“不明白这个很浅显的道理”(1分)意思相反,形成转折(1分)。
5.(4分)AD(A:在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中提到的味觉、触觉等低等感官也能产生美感。D:应是“由直觉变为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