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答案(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理解)

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答案(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内容要注意抓住细节,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高考真题,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
  B. 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


  C. 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
  D.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
  B. 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
  C. 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
  D. 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B. 战国秦汉年间所谓的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即各朝历法岁首的月份不同。
  C. 正月之正为准则、标志之意,古时人们就会在这个标志性月份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来塑造人生。
  D. 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

试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正确。由原文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可知,商朝是12月,周朝是11月。B项,扩大范围。原文为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D项,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不正确。《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故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不正确。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故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项,‘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不正确。由原文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可知,三正论并没有揭示三者的区别,只是三者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更改的情况。故选B项。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的阅读答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