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歌声阅读理解(歌声阅读答案)

歌声阅读理解(歌声阅读答案)

歌声总是能轻易听到。走在路上旁边人的轻哼、公交上手机里的铃声、商场屏幕上的声音,我们总能时刻听到歌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歌声阅读理解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歌声阅读原文及试题

吴伯箫

(1)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哪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的深处,像在记忆里摄下了声音的影片一样。

(2)我以无限恋念的心情,想起延安的歌声来了。

(3)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列宁在纪念《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文章里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的声音,共同的语言。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延安的歌。在延安,《国际歌》就是被最庄严最普遍地歌唱的。

(4)回想从冼星海同志指挥的《生产大合唱》开始吧。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个晚上,在延安城北门外西山脚下的坪坝上。煤气灯照得通亮。以煤气灯为中心,聚集了上万的人。印象中仿佛都是青年人。大家心里热呼呼的,见到每个人都感到亲热。不管认识不认识,见到谁都打招呼。会场上那些男的,女的,都一律穿着灰布军装,朴素整洁,打扮得都那样漂亮。大家说说笑笑,熙熙攘攘,像欢度快乐的节日一样。是的,正是欢乐的节日,是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就是在那天晚上,我们听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那篇有名的报告:《青年运动的方向》。

(5)说的这时候,是报告完了,热烈的鼓掌、欢呼以后,大家正极兴奋的时候。那真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只是大家酣醉的幸福里,那里还想不出这样恰当的形容文字。每个人都咀嚼、回味报告里的深刻意义和警辟的语句: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今天到会的人,大多数来自千里万里之外,不论姓张姓李,是男是女,作工务农,大家都是一条心。咀嚼着,回味着这些语句,同时等候大合唱开始。

(6)露天会场:西边是黑黝黝的群山,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青凉山;南边是隐隐约约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墙;北边是一条路,沿了延河,蜿蜒过蓝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边的阳关大道。合唱开始,大概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7)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8)二月里来,好风光,

(9)家家户户种田忙。……

(10)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棍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延河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复,一直辐散到遥远的地方。抗日战争的前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

(11)延安唱歌,成为一种风气。部队里唱歌,学校里唱歌,工厂、农村、机关里也唱歌。每逢开会,各路队伍都是踏着歌走来,踏着歌回去。往往开会以前唱歌,休息的时候还是唱歌。没有歌声的集会几乎是没有的。列宁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工人歌咏团,说他们是在法兰克福一家小酒馆的一间黑暗的、充满了油烟的里屋集会,房子里是用脂油做的蜡烛照明的。在黑暗的时代里,唱唱歌该是多么困难啊。在延安,大家是在解放了的自由的土地上,为什么不随时随地集体地、大声地歌唱呢?每次唱歌,都有唱有合,互相鼓舞着唱,互相竞赛着唱。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联唱,轮唱,使你辨不清头尾,摸不到边际。那才叫尽情的歌唱哩!

(12)一首歌唱完,指挥用两臂有力地一收,歌声便戛然停止。这样简直把唱歌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语言、甚至一种号令。千人万人能被歌声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踏着统一的步伐前进,听着统一号令战斗。

(13)延安歌声,也有传统,那就是陕北民歌。

(14)信天游唱起来高亢、悠远,蓝花花唱起来缠绵、哀怨。那多半是歌唱爱情,诉说别离,控诉旧社会剥削压迫的。

(15)时代变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二十年前那个时候,主要是歌唱革命,歌唱领袖,歌唱抗战,歌唱生产。延安唱的歌很快传到各抗日根据地,后来又传到一个接一个的解放了的地区。日本投降以后,哪里听到延安的歌声,哪里就快要解放了。延安的歌声直接变成了解放的先声,譬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首歌吧,从苏区唱起,一直就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先遣部队。哪个地方的人民最痛苦,哪个战场上的战斗最艰巨,这首歌就先到哪里。听见这首歌,连小孩子都知道人民的救星来了,毛主席的队伍来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人们含着笑又含着喜欢的眼泪听这首歌。我甚至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听别人唱这首歌,仿佛也是自己在唱。听见声音,仿佛同时看见了队伍,看见队伍两旁拥挤着欢迎队伍的人群。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姊妹,都是亲人。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这首歌,唱一千遍,听一万遍,我都喜欢。

(16)这里就不说我喜欢那首唱遍世界的歌《东方红》了。那是标志着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衷心爱戴的歌,又是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歌。谁不喜欢呢?从心里,从灵魂的深处。

(选自《吴伯箫散文选》,有删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6. 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歌声为题,生动描绘出延安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一个侧面。《歌声》是对延安歌声的礼赞,也是对延安革命精神的礼赞。

B. 文章以歌声为线索,分别从唱歌的热烈场面、唱歌的风气、唱歌的传统三个方面,对延安歌声的特点做了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联想丰富,感情奔放。

C. 从全篇看,作者精心选材、巧妙构思,随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随着歌声出现的场面和气氛的不同,文章亦显得波澜起伏,悬念叠出,引人入胜。

D. 文章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以叙事为主,穿插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夹以点染思想的议论,字里行间融进抒情的音调和色彩。

7. 文中涉及四首歌的抒写,都有其深刻含意和构思设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国际歌》的联想,展示了延安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含蓄地揭示出正是共产主义的理想鼓舞着他们的斗争与生活。

B. 描写《生产大合唱》的场景,表现了延安军民龙腾虎跃的劳动场面,传达了延安军民不畏困难、决心抗战到底的不屈意志。

C. 通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联想,表明严明的纪律是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保证,反映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本质特点。

D. 《东方红》这首歌,跳动着《国际歌》的音符和旋律,倾吐着亿万民众对人民领袖的爱戴衷情,因为他才是延安大合唱的总指挥。

8. 这篇散文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其语言特色。

9. 结合文中(6)-(10)段内容,写一段赏析场面描写的文字,不超过100字。

歌声阅读理解答案

6. C

7. B

8.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歌声》用比喻描写事物,形成了优美、朴实、含蓄的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地抒发对延安歌声的赞美和延安精神的歌颂。

(2)从句式的角度:《歌声》多用短句,以明快的节奏,抒写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延安,大家是在解放了的自由的土地上……那才叫尽情地歌唱哩!一段文字,以短句为主,夹以较长的句式,构成了短促有力、酣畅明快的节奏;烘托出作者对延安恢弘的歌唱场面的赞美和欢快之情,语言抒情而含蓄。

(3) 此作在结构上既重视整饬的层次感,又注意设计跌宕变化的波澜,使全文浑然一体,自然流畅。《歌声》句子结构延宕,结尾处谁不喜欢呢?从心里,从灵魂深处。延宕式的句子结构形式,抒情含蓄,使作品结尾有了丰富的潜台词;揭示出《东方红》的音符和旋律,倾吐着亿万人民对领袖的爱戴之情。

9. 文章(6)-(10)段描绘了一幅庄严而又热烈的大合唱场面。作者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详细地描写军民唱《生产大合唱》时群情激昂、威震河山的现场氛围;表现了延安军民不畏困难,决心抗战到底的不屈意志。

上面就是歌声阅读理解答案,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