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个人,说不清是人为了城还是城因为人。一座城的景象往往四值得人留恋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座古城的新气象阅读理解,一起来看看吧。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阅读原文及试题
洪忠佩
蚺城山与儒学山牵手,向着锦屏山蜿蜒,环抱着的星江生发出无尽的气象。粼粼波光之中,古老的渡口埠头还在,朱熹命名的廉泉清澈如初,然而星江河畔却早已是景观桥拱立飞架。古朴的婺源延展开来,呈现出一江两岸的城区格局。
婺源县城又称蚺城。蚺城,得名于五阜起伏的蚺城山。那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歌、壁月、保安、锦屏八大城门,俨如历史的时间戳。城内,粉墙黛瓦的民居,氤氲着水墨的气息。鳞瓦间,屋檐下,飘逸的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市井味道。
山环水绕,婺源显得质朴而灵秀。顺着保安门的石阶而下,是小北门埠头。洗衣妇女在水面撩起的涟漪,水边玩耍孩童的嬉闹声,像是按下了时光机的回放键,让我与婺源的过往在水面上一圈圈地浮出。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秋日,我背着帆布书包从大鄣山沿轮溪而下,转校到了县城读中学。彼时,婺源只有星江大街两侧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进出县城,只有西门是钢筋水泥大桥,其他的都是木桥与浮桥。
毕业后,几经辗转,我留在了县城工作。当时,我的工作单位就在星江河畔,与廉泉只隔一条马路。和廉泉做邻居多年,有时远方的朋友来了,我便提壶去廉泉取水泡茶,与来客共同分享一份古城的甘甜、惬意。
真正让我沉下心来解读婺源,是十几年前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之后。十字街19号的二层砖木小楼,是与县图书馆合用的办公楼。在那里,我逐渐读到了李白、苏轼、黄庭坚、宗泽、岳飞等历史人物与婺源的交集,读到了朱熹等先贤在婺源留下的文脉,以及这片土地上千年传承的耕读之风。
我试着从婺源出发,沿着时间的河流去追寻他们。可有时候,他们留给我的,却只有一个个远去的背影。
未曾改变容颜的是蚺城山,至于山上的溪山第一楼、山下的紫阳书院,我只有去西湖荡的担水巷中听老人讲古了。咕咚一声,水桶落在古井里,倾斜、汲水、提起,老人一气呵成,而他讲述起溪山第一楼的来龙去脉,却是模糊的。
婺源的肌理实在是神秘,我想要亲近她,常常需要通过一条河流、一棵古树、一块城砖、一条深巷,抑或是一口古井。婺源的街巷之中,遗存有许多古井,唯独虹井是在朱熹故居的小院里。道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想来,朱熹父亲朱松在为虹井题写井铭时,已经有了超出井水之味的体味。
夜里,南门街一片静寂,我与妻子住的阁楼与虹井近在咫尺。
对一座古城作深度的注视,是需要耐性与时间的。走进婺源青石板的街巷,那鳞次栉比的古旧与深幽里,处处彰显着张力先儒街、儒学前、大庙街、武营巷、衙前巷、龙船巷、四柱牌楼下、八角亭下……婺源有六十多条叶脉状的街巷,那是一个怎样的历史纵深呢?
时常,我独坐街巷中,望着屋檐之间挤出的一线天光,听到的是弹棉花的声音、踩缝纫机的声音、敲铁皮的声音、剖竹起篾的声音,倏忽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
每一次,我都恍若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从清代旧志的手绘图上看,婺源的城郭受三面环水的影响,历史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我常以为,婺源县城小有小的好处,比如上下班可以选择步行。甚至,早晚可以从新城区走到老城巷口,站着等一箅气糕或一笼韭菜豆腐包子蒸熟出锅,或者直接坐下,等摊主炒一盘螺蛳嗍嗍。如果愿意,还可以走去廊桥上听徽剧票友吹拉弹唱,抑或去星江河畔看老者垂钓。
一晃,又是几年了。代替十字街19号的,是钟鼓楼,是武营广场,往前是文公阙里牌楼下的街市。新城区呢,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文公路、书乡路、天佑路、文博路、才仕路纵横交错,新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茶叶职业学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中心、徽剧传习所,还有体育中心与高铁站,无不显示着一座县城的发展与更新。
所有这些,一条河流都在见证着。
事实上,星江是江西五大河流饶河的源头之一。每天我在星江河畔徜徉,就是漫步在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范围之内。生活在婺源的居民是幸福的,在城区的星江河面上,就可以看到白鹭飞舞、鸳鸯嬉戏,不用走出五公里,还能捕捉到靛冠噪鹛、中华秋沙鸭的身影。
婺源,是我栖息的地方,也常常走进我的创作之中。这座位于赣浙皖边界的古城的气质,星江河流的浸润,以及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不断地影响着滋养着我。贴近婺源,贴近星江,就贴近了我的精神原乡。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有了天光云影,有了波光潋滟,有了鸟语花香,一座古城的气象,在星江河畔荡漾开来。
(选自《xx日报》2020年12月21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写城名由来,说婺源城八大城门俨如历史的时间戳,形象地写出婺源城年代久远的特点。
B.文章写李白、苏轼等历史人物与婺源有交集,写朱熹等先贤给婺源留下文脉,可知其人文底蕴深厚。
C.文章说婺源城历史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又说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透出作者对新气象的自豪。
D.作者写自己时常独坐街巷中,从新城区到老城港口吃传统美食,说明作者是一个怀旧的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开篇即点题,写到了古老的渡口朱熹命名的廉泉还在,同时写到景观桥拱立飞架,照应了题目。
B.文章写婺源城,从古城门、山水、古井、街巷、各色美食等方面着手,选材多样,内容丰富,体现了散文的形散。
C.一条河流都在见证着婺源城的历史纵深与现在的发展与更新,两者对比,表现出作者内心今非昔比的感慨。
D.文章说婺源城是自己的精神原乡,表达了自己对婺源城的依赖,卒章显志,对婺源古城新气象的赞许溢于言表。
8.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我试着从婺源出发,沿着时间的河流去追寻他们。可有时候,他们留给我的,却只有一个个远去的背影。
9.本文为《xx日报》我与一座城征文刊登作品,如果你是编辑,请谈一谈刊用本文的理由。(6分)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阅读理解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D (怀旧的人错,这是作者对婺源城生活节奏的感受)
7.C (内心今非昔比的感慨错,作者对这两方面是同等看待的)
8.①婺源城历史悠久,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很多先贤事迹,行文写出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②年代久远,很多人文事迹已经无从考证,透露出作者对历史人文记忆丢失的失落之情。(从上文作者列举了很多跟婺源有关的历史人物及影响,及下文作者问询老人时他讲起……却是模糊的可知。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9.①本文写了我与婺源城的渊源,在此读书,在此工作,婺源城是我的精神原乡,符合我与一座城征文主体要求。②本文写一座古城的新气象,既涉及到婺源城的传统文化的保留,又在此基础上谈到婺源城的新气象,符合当今保护与开发并举、经济与传统兼顾的主题。
③文章语言上突出的特点是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如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歌、壁月、保安、锦屏文公路、书乡路、天佑路、文博路、才仕路,形成繁复恣肆的效果,表现出城的历史底蕴与现实变化。④行文上时空交错,给人立体感。文章既以时间为轴,写了婺源城的变化,又从空间变化,展现了婺源城的面貌。(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上面就是一座古城的新气象阅读理解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