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编入高中新教材的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故事情节极不合情理,而语言新奇独特、别具一格。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对余华及先锋小说的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为后面理解小说主旨做好铺垫。其次应注重阅读文本,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荒诞情节背后隐含的寓意,把握小说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新奇独特的语言给小说带来的很强的可读性,以及这种独特的修辞方式在表达内容上的作用。再次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认识,渗透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和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切入点】
小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小说明显不同,这为教学时从不同角度切入提供了可能:
1、从关键词旅店切入。旅店一词在小说中共出现19次,主人公在文中不断重复要寻找旅店,最后发现旅店竟是那遍体鳞伤的汽车,小说中的人、事、情几乎都与旅店(汽车)有关,可以旅店为辐射源生发联想,引出讨论、探究的话题。
2、从关键句切入。类似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的句子竟在小说中出现了5次,结尾部分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和它们遥相呼应,这句话为什么不断出现?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究,带动对全篇的理解。
3、从情节切入。这篇小说中有哪些荒诞的情节?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从情绪切入。主人公在寻找旅店的过程中,情绪的不断变化,构成了小说的一条线索,情绪是怎样变化的?通过回答该问题,牵引情节,体味主旨。
教学时要关注小说的两条线索:
1、我自始至终在寻找旅店;
2、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情绪在不断变化。设计时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整体感知入手,找好切入点,然后深入体味,总结提升,最后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了解资料,相互交流。
(为理解课文做知识准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余华,浙江海盐人。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内地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受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荒诞小说的影响。《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其成名作,显示出了一种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现代特色。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其中《活着》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其作品中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了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起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的独立于外部世界的真实的文本世界。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18岁,阳光灿烂的日子,刚刚走出了梦幻的花季雨季,青春涌动的你多么想探寻一下更为遥远的世界!可是,当你真的走出去之后,外面的世界会像你想像的那样吗?《十八岁出门远行》讲述了一个18岁孩子初次出门远行的故事,或许对你认识这个世界有些启发。
2、速读课文,然后回答,小说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涉及了哪些人物?
(初步感知,对小说有一个大体了解。)
明确:小说描述了一个18岁孩子初次出门远行所经历的一些奇怪的生活片段;小说主要写我司机抢劫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研习新课,讨论探究
1、小说中的我一直在寻找什么?寻找的过程及结果怎样?
(从关键词旅店切入,涉及全篇。)
明确:我第一次出远门,需要旅店,但没有人告诉我前面是否有旅店。在黄昏来临的时候,我感到了自己无所依靠,于是我拼命地到处寻找旅店。没有找到旅店,但我搭上了车,暂时的舒服让我满足。不幸的是汽车抛锚了。为了维护正义,我付出了遍体鳞伤、无限痛苦的代价。我最终寻找到了旅店──被抢劫的伤痕累累的汽车。
2、寻找旅店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合情理的事?
(阅读文本,了解、体味情节。)
明确:司机态度突然转变,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而且还要我在车正开着时去车厢取苹果;当我问他去哪里时,他说开过去看吧,我旅行时没有目的,司机也不在乎方向,只要汽车跑着就行;汽车抛锚时,司机竟能在旁边认真地做起了广播体操;有人抢劫车上苹果,他竟无动于衷,只对我被打破的鼻子感兴趣;最后司机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背包也抢走了。
3、这些荒诞情节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体味句外之意。)
讨论归纳:荒诞的情节能更突出地揭示主题。我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代表了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更是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荒诞的情节显示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生活。
4、旅店在小说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独特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
讨论归纳:旅店是漂泊的灵魂的栖息地,是一处暂时或长久的寄托地。当我躺在汽车里感到一丝温暖,并说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时,旅店被赋予了我心底的一点希望、一份力量,小说在凄婉的伤感中显示了一点亮色。
5、在寻找旅店的过程中,主人公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讨论归纳:我的情绪一直在变化─我期望、失望;期望、出乎意料、大大失望;期望、更出乎意料、完全失望。我的情绪变化来自客观世界的不可捉摸,想像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相差甚远。
四、总结提升
小说通过描述一个18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反映了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涉世未深的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困惑、恐惧。它提醒读者,人生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与挫折,同时也会有诸多收获。
五、讲述个人初次远行的经历或成长中的烦恼,探讨面对成长中的挫折、困惑,该怎样调控好自己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深化情感体验。)
六、拓展作业
(将阅读延伸到课外,读写紧密结合。)
1、课后阅读卡夫卡荒诞小说《变形记》,比较一下与余华小说的异同。
2、写下你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从本文中受到的启示。
【材料链接】
我迷恋上了街道上的大字报,那时候我已经在念中学了,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要在那些大字报前消磨一个来小时。到了70年代中期,所有的大字报说穿了都是人身攻击,我看着这些我都认识都知道的人,怎样用恶毒的语言互相谩骂,互相造谣中伤对方。有追根寻源挖祖坟的,也有编造色情故事,同时还会配上漫画的,漫画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什么都有,甚至连交媾的动作都会画出来。
──摘自余华《余华自传》
余华的所有努力最终抵达的并不是愤怒或诅咒、感伤或抒情,他要求的是在关心内心时让内心敞开,在敌视现实时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因为他深信活着的世界远比我们的态度宽广。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是由于无力持久地承受紧张而采取的犬儒姿态,还是由于洞察了内心的柔弱而忽然发现了宇宙的无限和艺术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