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阿Q正传》备课笔记-教学教案

《阿Q正传》备课笔记-教学教案

一、课文悟读

鲁迅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祖师。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它所运用的意识流手法、心理独白等都是很地道的。其实,《阿Q正传》也是如此。想当年,《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陆续发表后,马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四章刚登完,沈雁冰就发表文章,称全文虽未写完,但实是一部杰作(《小说月报通信》)。西谛(郑振铎)于1926年发表的《呐喊》一文中曾预言:《阿Q正传》在中国近来文坛上的地位却是无比的;将来恐也成世界最熟知中国现代的代表作了。

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这篇小说呢?

意图有两点: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鲁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这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对这一人物形象,我们认识和分析他的时候应突出两点:一是抓住他革命的全程,二是抓住他的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明确了这两点,我们就能清楚地理解到作者描绘阿Q的悲惨处境,显然是提醒大家:中国的任何革命必须注意解决亿万贫苦农民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深刻地认识到作者写阿Q倾向革命的本能,显然是提醒革命者:广大农民是有革命要求的,决不应该视而不见这支力量。归纳起来,这篇小说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体现了鲁迅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热切的爱国之心。

二、亮点探究

1. 怎样理解《阿Q正传》体裁和结构上的新形式。

探究学习:茅盾在《读<呐喊>》一文中曾经说:《呐喊》中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这里所谓形式,主要是指体裁和结构。与《狂人日记》的日记体裁不同,《阿Q正传》可以说是属于传记体。也就是说,根据内容需要,小说不是描述阿Q生活的某一片断,而是几乎一生的历史。因此,与这种传记体相适应,作品在结构上就采取了点线结合的方式。阿Q的思想性格与未庄和县城各种人的社会冲突,构成了全篇的主线即基本情节。未庄的阶级和社会关系以及辛亥革命的某些时代风貌都紧紧围绕这条主线穿插布局,使情节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内容而又脉络分明。另一方面,作者没有平均用力地去铺叙阿Q的生活经历,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些生活片断,重笔描绘,如他被打嘴巴、恋爱悲剧、他的革命和假洋鬼子的不准革命使一个近代旧中国农村的落后农民的愚昧、不幸的灵魂,鲜明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