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课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这是武凤霞老师的《船长》课堂给我的第一个直接而真切的感受。小学太需要这样的课堂了!而让我欣喜的是,与我怀着同样想法的,除了一线的教师们,还有站在学校管理位置上的校长们,听朋友说,有不少校长都很想听听武老师的《船长》这一课,甚至要将她单独请到自己的学校里去亲自感受一下。这使我对小学的教育尤其是语文的教育又增加了足够的信心。因为在我往常的印象里,似乎在小学里,我们那些像花一样可爱的孩子正遭受摧残呢,所以,我曾经恼怒地说:我所知道的小学都在害人!冷静想来,这也决非愤言愤语。其实,小学这个阶段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应该是神圣的。我说过,当我走到小学门口,步子都放得很轻,因为这里是稚嫩心灵的培育地。但很多情形让我心凉,还是天真活泼的孩子为什么一进校园之后,就玩起了深沉,面部麻木,整天喊累呢?实在是要好好地思考一番了。就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还听朋友讲,个别老师竟然说,拿我们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与国外的这场救险比较,这不是在揭我们自身的伤疤吗?在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使我们更有理由要为武老师的这一节课叫好了。因为当我们掀开了那一层蒙在我们面上的似乎含情脉脉的面纱时,人性的种种解读就直楞楞地横亘在我们的面前了。
《船长》一课,如果仅仅满足于一点字词教学,像薄雾船舷剖开顷刻间呼号嘈杂等,其实在课堂上不要说武老师,即是很普通的教师就可以完成了,但对船长责任英雄等等词语的解读,可能就不是我们翻看字典所能够做到的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将这一篇课文很知识地讲解一下,知道在某个时间和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船长拯救了一船人的生命,可能就不会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的,更不消说刺激我们的心灵深处,引发灵魂的强烈而持久的震撼了。但是,要看到,这种很知识的讲解,至少还是目前小学课堂的常戏。
这种封闭式的课堂与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过分注重于对知识的传授与对知识的回忆,把学生禁锢于教师、教材和教室,完全割裂了学生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使语文教学严重滞后于社会生活及其需要是分不开的。而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和应用的当代教学,越来越要求把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力求使他们走出传统语文的封闭、单一和滞后的时候,对教师来说,我们不仅仅需要对知识的关注,更需要有超越单纯而狭隘的知识的对生命的关注。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心灵里流出的诗心与才华,需要他们发自他们灵魂深处的郁勃的生命意识和发亮的精神思想。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再满足于乏善可呈的以识记为主的字词式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体会一两个字词的所谓与字典里无差别的解释;而要由字面的理解,进到词内,再进到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无限而深刻的生命体验。
对我们来说,我们需要将沉睡的文字变成眼前可视的现场,让文字里的场景回到现实之中来。我们看到,通过武老师的种种努力,我们看到了文字背后的由嘈杂而渐趋平静的声音,人物的心跳与呼吸,他们的想法和有力的动作,都直现在我们面前。她做得很成功,而我们的学生也很优秀。这种优秀不是表现在考了多少高分,而是对文本的入境而深刻的理解。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那种孩子还没有投入到具体情境中的笑声,但渐渐地,笑声没有了,孩子的脸上严肃了,特别是当屏幕出现了新疆克拉玛依大火文字时,我们感到了窒息,而孩子们甚至也止住了呼吸课堂上可能有两、三秒的时间停歇。这种巨大的无声震撼着每一个心灵,只要他或她是活着的人。那种人性的强烈的反差,那种生命的焦味,都通过课堂的场景表现了出来。这是那些仅仅凭借一些小技巧、事先在课堂上安插一些发言的枪手的老师是永远都无法理解的,也是他们永远都做不到的。课堂上感人的细节是永远不能通过做假来表现的。武老师以她自己的课堂实践告诉人们,小学生也可以做到,而且做得非常的好。这使我们看到了来自于小学课堂上的巨大的能量。这使我们仍然相信,点燃孩子心灵的火把,对教师来说究竟有多么的重大的意义。这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所在了。一种久远的感觉突然涌到眼前,我们看到,有人流泪了,感慨了。
当然,武老师并没有满足于对文本的一般的解读。照理说,将这一文本的船长悲壮的形象挖掘得比较充分的时候,课堂似乎可以结束了。但高明的教师并不满足于这一点。新疆克拉玛依的大火是一大手笔。这场大火让很多卫道士痛苦,也让很多教师兴奋和激动。这一精彩的一笔,直逼人人的心灵,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文字给人的力量是与阅读个体的生命体验是密切的。体验越丰富,则获得的感受与理解就越强烈。武老师是深得此理的。而这种强烈反差里,可以让我们更逼视人性的真实。很多孩子回家谈得最多的就是这一堂课上的感受,甚至到现在还有很多孩子在谈论,不能不说这一课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甚至一辈子也难以忘怀了。
同时,我想,武老师这一设计,决非仅仅是一个技术设计。这包含了武老师对教育的真诚的理解,对人生的深切的理解,和对人类不幸的深深的同情。也就是说,支持这一技术设计的是其背后的技术观和思想观。而这往往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我们说,文本是一个个沉睡的灵魂,需要读者,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唤起;但这种唤起似乎并不轻松。很多人漠视孩子,尤其是小学生阅读的需要和心理的期待,总认为教师可以将一切灌输给孩子,似乎做人的道理,人生路径的指示都可以设定规范,这其实不要说是愚妄,至少也是荒唐的。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培育善的种子。有些老师说,将这一课移到中学上可能要好些。我很理解这些教师的用心。但是要知道,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语文课堂上就能播种一颗生命和精神的种子是多么的重要啊。
《船长》这一课文,通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救险,告诉了我们人类在临难时的悲壮,维持良好秩序的感人,这是对人类生存意志的一场考验。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场面混乱不堪,这是一种比灾难更可怕的东西,但人类是理性的,有秩序的,通过这一场救险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这个种族之所以延续到今天的原因了。这个秩序就是人类的道德法则,人类的生存意志,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面对死亡威胁时候的理智的态度。这个文本我们毋宁看着是人与困境较量的一个隐喻。这个故事演绎了伟大的叙事,而这个叙事在今天尤其要被恢弘光大的。确实,出现在诺曼底号上人与大海的较量,我们一方面看到了自然要吞没生命,展示了自然的残酷与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人类要拯救生命、拯救自身船长的舍己为人、沉着与牺牲,船员们的舍己忘生、忠于职守,乘客们的服从指挥等这种较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扣人心弦的人性的力与美。尤其是船长最后的牺牲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动人心魄的震撼!我相信,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不会忘记那座沉入大海的雕塑,都会记住这位英雄,记住这位英雄的船长的!确实,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夜雨诗意》)而100多年前的小说,100多年过去了,我们读起来依然感到震憾,依然对船长悠然而生一种崇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他,我们需要英雄!甚至人人需要成为英雄!而这场震惊全国的十年前的克拉玛依大火,告诉我们,我们依旧有很多窘迫的环境,依旧有很多必须正视的严峻的问题。不能我们像个别老师那样,以为是暴露我们的丑,那么,面对288名小学生、36名教师的死难,我们将何颜以对呢?如果我们不能正视现实,那么类似于不久前洪水的肆虐,发生在黑龙江地区的孩子遇难的事件就会不断地发生了。所以最可怕的不是掩丑的问题,在我看来,比这种掩盖更可怕的是,我们一些人身上泯灭已久的良知还没有召唤回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危难降临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需要英雄,需要船长这样的英雄!在这个意义上讲,我特别感谢武老师和她的《船长》这一课。
当然,这一课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还与武老师的课堂导向是分不开的。我觉得当代课堂教学,至少不能忽视两点价值取向:一是不能忽视充满课堂生命的活力的学生主体教学价值观。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指归,一切预前性的课堂设计以及课堂上的具体行为都必须满足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课堂是否完美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当前课堂上的一切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教师必须提高这种意识,无论是公开课,还是自己的常态课,都要首先重视这个问题。二是要努力建立有序、和谐而民主的师生合作的人际关系。课堂要突出教育过程的生命性,就得注重形成课堂的公共话语空间。传统的课堂只以讲解为主,不及其余。而课堂教学需要现场化,则意味将课堂的一切因素纳入视野,教师要做很多的事情,比如缓解课堂紧张的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等等。在课堂上,一个精明的教师总是注意跟随课堂的具体情势作出相应的变动。所以,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师必须时时关注课堂的走向,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主导(实际上是隐蔽的灌输)。(拙著《建筑生命的课堂》第82-83页,长春出版社2005年8月)这两点,通过武老师的《船长》实录,读者诸君自有明鉴,不消我在这里重复了。
这一课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还与武老师的激情的课堂张力是分不开的。一个老师的激情,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能量的绽放,这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这一点,无论是课堂上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比我有更切身的感受的。这种激情与张力,是更广意义上、教育本体论层次上的表演。李政涛博士说: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表演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之一,它是作为生命存在者的人对某种角色存在的主动承担,即是通过对角色的表现和显示而实现的以使他人确信为目的的自我投射、自我呈现,并最终达成的自身敞露。表演问题的实质首先是人的问题,展现的是表演者整体的生命存在。(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
小学的教育怎么做,离话题太远,姑且不论,但小学语文的课怎么上,小学的语文文学课又怎么上,我想,就可能是不能不面对的直接而尖锐的问题了。但让人宽慰地看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已发生了一场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大量具有冲击力的新颖课例,和一大批知识渊博、见解独到的菁华教师纷涌叠出,深锐而具有巨大的穿透力。他们的大量课例,已经成为课程改革在课堂方面的重要成果。不少名师专家思想底力深厚,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既激发热情,又开启视野,更指路说径,让普通老师们有时时意想不到的收获。武老师的这一课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里。